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人口多少?
人口密度:3人/平方公里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北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接壤。总面积1561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 000人(2004年)。主要是汉族,还有回族、藏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
县人民政府设在八宝镇,距州府驻地西海镇233公里。邮政编码:810400。代码:632222。区号:0970。拼音:祁连线。
祁连山位于祁连山南麓中端,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全境,托勒山横跨县城中部。阆南山、托勒山、大同山绵延其间。黑河、八宝河、托勒河、默勒河贯穿境内。属大陆性高寒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65438±0℃,年洪水270-600毫米。
祁连县辖三镇四乡:八宝镇、额宝镇、默勒镇、扎马石乡、阿柔乡、野牛沟乡、杨龙乡。
民族文化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因地处祁连山中段而得名。祁连古匈奴意为“天庭之山”,风景如画,物产丰富。早在元代,它就以“八宝”闻名于世。可以说,钟灵是一个美丽而杰出的人,被誉为“高原明珠”和“牧区之南”。经过文人墨客的润色,现在被称为“天上的祁连”。面积1.38万平方公里,辖4乡3镇44个行政村,居住着汉、藏、蒙、回、土等15个民族,总人口4.6万人。
祁连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无限风光,依稀可以分辨出起源于汉代的人文轨迹。这里多民族交融、多宗教交流的多元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形成了以“唐蕃古道”、“阿柔部落”、“蒙古六旗”、“回族拱北”为代表的文化积淀。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草原、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驯鹿基地祁连林海、千姿百态的祁连石林、格萨尔王边城遗址、神奇壮美的油葫芦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天上祁连”独特而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这片静谧、古老、神奇的沃土逐渐成为连接河西走廊、环青海湖地区、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中转站,是探险和观光的绝佳去处。
自然资源
祁连山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富。是青海重要的白藏绵羊和藏牦牛生产基地。全县可利用草地654.38+0508.8万亩,年产优质肉类654.38+10万吨。藏牌牛羊肉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绿色环保。它们是肉中之宝,是古代的贡肉。祁连白羊毛堪比藏羚羊绒。这里矿产资源丰富,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中国的乌拉尔”。有40多种矿产,包括石棉、煤、铅和锌、锰、铜和石英石。祁连石棉储量大,棉花好,有“味精棉”之称,可与加拿大魁北克石棉相媲美。是国内唯一能用湿法生产的优良棉籽。这是青海省重要的产煤区,煤炭储量大,质量好,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黑河、大通河、托勒河“三江”的源头。是青海东北部的水塔,年总流量23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储量56万千瓦。
基础设施
祁连山在天,到处都是好的设施和商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喜人。西部和西南部省道黄家公路改造升级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东部和东北部的227国道张宁公路贯穿全线,县内的鄂七公路连接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县内八宝镇为中心,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干线公路与支线公路相连,辐射城乡,连接周边的交通网络。电网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110KV电网覆盖全县3镇3乡,当地中小水电可满足全县用电需求。广播电视传输是光缆,通信传输是数字,手机信号覆盖全境,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4%。顺畅便捷的交通网络将祁连融入西宁三小时经济圈、金张掖、门源两小时经济圈,随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祁连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空间逐步拓宽,经贸发展势头强劲。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投资1多亿元,建设了规划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城区,极大地改善了过去布局单一、办公条件差的面貌,正在成为商人投资创业的宝地。
经济发展
作为全省环湖快速发展地区,祁连的发展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历届省委、省政府都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话语。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级党政组织和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祁连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5591.4万元,比上年增长29.3%,人均生产总值1.0538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4065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5万元,增长654.38+0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33元,增长8.3%。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1319.3元,增长10%,牧民人均纯收入3757元,增长10.2%;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8675元,增长365438±0.3%。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两基”目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卫生县农合建设已覆盖全县,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日益活跃,各民族团结进步,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历史的发展
古代是羌地。自汉代以来,属西平郡、西海郡、西宁府、西宁卫、大同卫。民国二十八年(1939),祁连行政公署脱离门源县,1951改为祁连区人民政府委员会,1952改为祁连区人民政府,1953改为祁连县。
2000年,祁连县辖1镇7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539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为八宝镇21076扎马石乡4399默勒乡3736多隆乡3826额宝乡3285阿柔乡2963野牛沟乡2777李克克乡843海北州托勒牧场虚乡2489。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以函[2006 54 38+0]15号文件作出批复:撤销、默勒镇,合并默勒镇;撤销鹅堡乡,建立鹅堡镇。
2001年末,祁连县辖3镇4乡1居委会40村(牧)委会。
八宝镇位于西村,辖1居委会(县居委会)、15村(牧委会)(白土户、卡力岗、拉东、拉东台、高楞、东村、下庄、营盘台、冰沟、麻辣河、白羊沟、黄藏寺、东索台)。
鹅堡镇位于红土城,辖4个村(牧)委会(鹅堡、白石崖、黄草沟、满扎)。
默勒镇位于满曲滩,辖6个村(牧)委会(劳日根、彩石图、瓦里嘎、扎沙、多隆、海浪)。
李克克乡位于下拉河,辖1个村(牧)委会(李克克)。
阿柔乡位于加隆,辖三个村(牧)委会(草大坂、青阳沟、日许)。
扎马石乡位于鸽子洞,辖8个村(牧)委会(盘子、棉沙湾、鸽子洞、河东、河西、下塘、米国、河北)。
野牛沟乡位于黄草梁,辖三个村(牧)委会(大泉、大朗、边马)。
托勒牧场位于公庄。
2005年,祁连县辖三镇五乡:八宝镇、额宝镇、默勒镇、扎马石乡、阿柔乡、野牛沟乡、李克克乡、杨龙乡。
2006年8月,李克克乡被撤销,并入野牛沟乡。
村镇简介
八宝乡位于县城中部,北与甘肃省接壤。郡住宅。人口1.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1.5%。它占地802平方公里。辖东村、西村、东所台、白羊沟、卡里岗、拉东、拉东台、高楞、营盘台、下庄、冰沟、黄藏寺、麻辣河、白土崖火、宝冰河等1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八宝乡成立于1952,1957改为八宝回族乡,1958改为八宝公社,1984改为八宝乡。
扎马石乡位于该县中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接壤。离县城驻地20公里。人口5000人,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32.2%。其他民族中,汉族占30%,藏族占28%,其他还有蒙古族、土族、裕族等。总面积568平方公里。辖鸽子洞、米国、地盘、河北、下塘、河西、河东、绵沙湾8个村委会。扎马石乡成立于1952,1958改为铜矿公社,1959改为扎马石公社,1984改为扎马石乡。
野牛沟乡位于县城西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城驻地83公里。人口3000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5.3%,还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总面积4000平方公里。下辖边马、大朗、大全三个牧区委员会。瓦石旦乡建于1956,1958更名为野牛沟乡,1962更名为野牛沟公社,1969更名为野牛沟乡,1984。
李克克乡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驻地98公里。人口788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3%。面积0.1万平方公里。管理李克克1个牧灵委员会。1985从野牛沟乡分析李克克乡。
阿柔乡位于县城东部,北与甘肃省接壤。离县城驻地25公里。人口2000人,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还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下辖草大坂、青阳沟、日圩三个畜牧委员会。1952设立阿列克乡,1953设立阿列克区,1958变更为徐东公社,先后更名为阿列克公社、草大板公社、阿柔公社,1984变更阿柔乡。
额堡乡位于县城东部,东邻甘肃省。离县城驻地72公里。人口2000人,主要是藏族,占总人口的65%,还有回、汉、蒙古、土族。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下辖鹅堡、白石牙、黄草沟、满扎四个牧区委员会。永跃公社成立于1958,次年改为鄂博公社,鄂博乡1965,鄂博公社1969,鄂宝乡1984。
默勒乡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102km。人口2000人,主要是蒙古族,占总人口的64%,还有回族和藏族。总面积0.1万平方公里。下辖瓦里多、彩石图、劳日根三个牧区委员会。1952成立默勒乡,1953成立默勒蒙古自治区,1956成立默勒区,1958成立春光公社,次年成立默勒公社,1984成立默勒乡。
多隆乡位于县城东南端,距县城150km。人口3000人,以藏族和蒙古族为主,分别占总人口的46.2%和46%。面积0.1万平方公里。辖多隆、扎沙和海浪三个牧区委员会。1956为默勒区乡,1958为钢铁公社,次年改为多隆公社,1984为多隆乡。
2021 1年10月,中央文明办确定了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祁连县榜上有名。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祁连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县)。
2016年7月,祁连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2月16日,祁连县被列入2015年度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