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第九集苏联谈什么?

大国崛起第九集新道路(苏联)

1917165438+10月7日晚9点40分,随着这一声炮响,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控制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在这届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成为了一个工业化大国。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经过23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民族终于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武力第一次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新的国家发展道路。这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实践是如何进行的?

冬天是莫斯科最迷人的季节。1924 65438+10月21这一天,大雪席卷了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这一天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只有无尽的哀愁。

在一年中最冷的一天,数以万计的工人、农民和士兵列队向他们的领导人告别。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政权耗尽了最后的精力。

西伯利亚的风呼啸而来,像雪花随风起舞。每个哀悼者的脸上都写满了失落和犹豫。苏联明天该怎么办?谁将带领你完成这段未完成的旅程?

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谢:

俄罗斯人非常适应没有人情味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有社会主义。当我们团结起来,我们就非常强大。当我们为了一个想法或者围绕一个人团结起来的时候,你知道我们非常需要一个英雄。为了这个英雄,我们可以战斗到底。

俄罗斯是一个崇拜和需要英雄的民族,同时英雄辈出。在历史上,政治家的人格气质决定性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国更接近当时的欧洲列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列宁对革命的坚持,使这片土地勇敢地肩负起为人类开辟新通道的历史重任。

在列宁走上历史舞台之前,俄罗斯有很多* * *生产集团。其中,一位名叫维拉·扎苏利奇(Vera Zasulich)的女性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和工人阶级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在俄罗斯能否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在欧洲发达国家首先实现。

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信徒都认同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领导的自下而上的革命,应该首先从工业基础发达的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而工业基础薄弱的俄罗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对俄国现实有深刻认识的列宁认为:“如果沙皇制度有654.38+0.3万贵族,这些在自己地区行使警察权力的封建领主可以维持几个世纪,为什么我们不能依靠有654.38+0.3万忠诚积极分子的党来坚持几十年?”。

美国耶鲁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教授:

俄国革命有必要吗?我不知道。但它的发生是因为国家崩溃了,这就是它发生的原因。它发生了,不是因为列宁计划了它,而是因为列宁抓住了布尔什维克给他的机会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会走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人民会行使自己的权力,每个人都会有工作,再也不会被剥削。然而,建设一个新的社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十月革命四年后,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下苟延残喘、刚刚平息国内叛乱的苏维埃政权,遭遇了一场自下而上、突如其来的风暴。

这是画家F. Serow在1921创作的一幅油画,反映了席卷全国的风暴。

1921年春,俄罗斯发生大规模饥荒,3000多万人挣扎在饥饿的边缘。在刚刚结束的保卫新政权的战争中,战时* * *生产政策显示了巨大的威力,苏维埃政权决定继续执行向农民无偿征收余粮的政策。然而,这一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裕的农民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就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克兰施塔特的水手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谢:

当问题是要一碗粥还是要一个理论时,人们通常会选择那碗粥。吃饱了就唱。肚子里没饭吃,就只有沉默。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因为战后没有别的办法发展经济。

来自外界的封锁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取新的方式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政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此,列宁对党内同志说:“夺取政权以后,我们知道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把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我不知道哪个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将余粮改为无偿征收,进行市场交易。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徐天新教授:

这就是说,要对农民让步,允许农民个体经营经济,允许市场的存在,利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俄罗斯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A·O·丘巴里安:

当然,这根本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新政策的主要内容涉及商业、减税和允许小企业存在,这些都是为了重振经济。

在商业领域,新经济政策刚刚开始实行工业品直接兑换农产品,但俄罗斯大妈们更习惯于货币交易,不愿意以物易物。而且,工业产品迟迟不出。

于是,苏维埃政权宣布恢复国内自由贸易,重新建立银行体系。

如今,已经经营了85年的莫斯科国营百货商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然而,80多年前,这里很难见到外国人。

当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俄罗斯的新苏维埃政权充满恐惧,一心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不仅美国在外交上拒绝承认,华盛顿的官员居然回答:“我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国家!”" .在这样的敌对状态下,苏联和俄罗斯很难获得外国的资金和技术,这是可想而知的。

1921年8月,一名23岁的美国青年在莫斯科市民的惊叹注视下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

哈默的父亲是美国* * *制作党的创始人之一。哈默和他的父亲一样,对新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关心,他给苏俄带来了大量急需的医疗设备。

在这间办公室里,年轻的美国商人兴致勃勃地听列宁讲述新经济政策,其中哈默最感兴趣的是工业领域。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徐天新教授:

因为我们都知道,(苏联)内战击退了外国武装干涉,赶走了外国资本家。现在胜利后,列宁同意外国资本家回俄罗斯办一些苏联当时办不了的项目。特别是像在西伯利亚开发矿产,砍伐森林等等。这种做法是非常明智和有远见的。

10年10月28日,第一份授予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订,锤子获得了一个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他在美国商界游说,联系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建了联合美国公司,把美国产品运到俄罗斯换取苏联产品,从而开始了美苏之间的易货贸易。

但是,苏俄并不想简单地从国外进口产品。列宁对哈默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我们的车轮才能重新转动起来。”

Gascar是苏联时代的代表符号之一。而苏联最早生产“加气”汽车的是美国汽车制造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最初将苏联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声称除非苏联的意识形态符合他的口味,否则他“不会把坚果运到那里”。哈默劝他,“如果是这样,你就不能在那里做生意太久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事实证明,福特对与苏联的交易非常满意。

在高尔基,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合资企业。从1932开始,每年有10万辆盖斯客车和卡车下线,跑在苏联的道路上。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苏联的经济。列宁对此非常满意。他说,“战争结束时,俄罗斯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现在,谢天谢地,他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

中国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郑一帆:

结果如何呢?由此,引入市场实际上相当于将商品、货币和市场机制引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1923 165438+10月20日,列宁在苏联全体会议上说:“社会主义不再是遥远的未来,或者是抽象的幻想...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俄罗斯将成为社会主义俄罗斯。”

这是列宁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在这张桌子上,历史永远定格在1924 65438+10月22日。列宁每天离开办公室前都从这里撕下一页日历。但是那天,他无法撕下这一页日历。

苏联人失去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兄长,一位慈祥的领袖,一位按照实际要求为俄罗斯规划未来的舵手。

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谢:

列宁给人类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那就是人类可以有另一种生活方式。有可能在他死后,俄罗斯走上了另一条繁华的人生道路。遗憾的是,列宁的实践活动最终没有继续下去。我觉得全世界都失去了一次面向未来的机会。

苏维埃政权的下一任领导人是斯大林,他为人严厉果断,为人熟知。也许是巧合,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勒拿河的名字作为笔名,而他的继任者以“钢”——一种坚硬的金属——作为姓氏。

就像这两个名字的字面意思一样:在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相当灵活;而斯大林则以强硬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美国耶鲁大学保罗·肯尼迪教授:

他们认为,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要发展,就必须集中一切资源,限制资产阶级,限制资本主义制度,控制一切资源,包括农业资源。

中国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左荣丰:

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自己内部积累,当然主要来自农业。所以他明确提出了一个交税的理论,就是说农民除了要交的粮食,要交的国家任务之外,还要给工业品定更高的价格,然后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多交钱,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来积累工业化。

工业化资金以工农业“剪刀差”的形式积累,意味着之前出台的保护农民利益的新经济政策将被放弃。斯大林说:“我们采取新经济政策是因为它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时,我们就会抛弃它。”。

在斯大林看来,时代变了,新经济政策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因为苏联需要速度。斯大林常说:“慢下来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所有主要工业国的工业总产值都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说,资本主义消除了贫困,前所未有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封锁苏联经济。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废除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对抗* * *生产国”。

孤独的苏联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拖拉机不到三万台,99%的耕作都是靠畜力和人力完成的。

尤里·鲁科夫,俄罗斯版斯大林传记的作者:

为了确保国家的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新的强有力的措施。因此,为了阻止该国成为一个农业国,并停止从国外进口商品,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

这就是我们应该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同样庞大的亚洲邻国中国的处境,也更加坚定了这位钢铁领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意志。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我们就不会有所有的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候我们的立场会和现在的中国有些类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和军工。现在谁高兴就踩谁。”

1929年5月,苏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召开,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剧场里灯火通明,主席台上挂着一幅苏联的大地图。演讲者每提到一个建设项目,地图上相应的位置就会亮起一盏小灯。报道结束时,苏联的地图上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光,1000多个迷人的亮点在闪烁。

尤里·鲁科夫,俄罗斯版斯大林传记的作者:

第一个五年计划花了将近五年时间制定。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人们想写各个方面,所以写的量非常大。最后,他们想尽办法减少它的含量,然后再增加。最后的结果是通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容量是三本书这么厚。

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的一个创造。当时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国家计划。国家计划力求准确。列宁格勒生产的一个纽扣要1卢布,所以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价格是1卢布,而千里之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还是1卢布。

对于苏联来说,其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与这种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

在苏联人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那一年,爆发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从10月24日纽约股市疯狂下跌1929开始,危机迅速从美国蔓延到全球,几乎袭击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

这是一场全球性的萧条。在此之前,有很多关于社会公平的考虑。只有少数人像他们今天这样富有,但大多数人并没有从经济繁荣中受益。当时美国社会的不公正程度非常高。有意思的是,我们回到了当时那种不公正的程度,历史惊人的相似。随着经济的崩溃,人们开始知道资本主义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运转,政府应该发挥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美发达国家的损失是6543.8+0700亿美元,而全球经济危机从6543.38+0929到6543.38+0933造成的损失达到2500亿美元,震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特立独行的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引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此时,欧美资本、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首次出现移民趋势,65438+万美国人申请移民苏联。

中国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郑一帆:

在斯大林的公开言论中,我没有看到他所说的使用西方技术,整个五年计划,或者五年计划之前从农民那里收集大量粮食。收集它的目的是什么?那是出口它,用它换外汇,然后用它进口外国技术。这些国外的设备进口以后,国内当时就用不上了,所以他说技术就是一切的时候,就是说我现在从国外买了那么多设备,总得有人掌握。

拖拉机是长期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它解放了最广泛的农业生产力。

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家大型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10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

这种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来自于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

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在这里工作。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用美国技术建造的。1932期间,约有6800名各国专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

与欧美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9月2日,1935,苏联《真理报》刊登了这样一条小小的短信:“伊尔米诺中部煤矿工人斯塔哈诺夫同志庆祝国际青年节21周年,创下全苏联鹤嘴锄劳动新纪录。在6小时的轮班中,斯塔哈诺夫开采了102吨煤,是该矿昼夜开采量的10%,赚了200卢布。”

这是一个惊人的剥削量,因为超过了一般配额13倍!但一周后,斯塔哈诺夫创造了新的纪录,在一个工作日内开采了175吨煤。

从此,斯塔哈诺夫不再是一个普通矿工的名字,而是成为一面旗帜,引领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中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革新运动。在各行各业众多的斯塔哈诺夫的推动下,苏联工业劳动率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了82%,远高于原计划的63%。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从65438年到0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俄罗斯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

1929年,俄罗斯造不出一架飞机,一台联合收割机,一辆汽车。十年后,到1941,我们有了最好的技术,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好的。

生命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只属于每个人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为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会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他死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全部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从1917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征程。

苏联的一枝独秀及其“策划”方法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去苏联取经。从苏联回来后,一名美国记者告诉他的同胞,“我看到了未来,它会成功的。”。突然,“计划”成了最时髦的术语。

通过国家权力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最成功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加入政府干预,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尤里·鲁科夫,俄罗斯版斯大林传记的作者:

例如,英国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汀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作者。在这本书的开头,书中的主人公在车厢的过道里讨论了俄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非常准确的反映。

当时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功的光芒掩盖了快速工业化背后的问题。

多一个月的工资,一套有电话的技术人员住房,所有必备的沙发家具,一张家庭疗养证,两个电影院的永久座位,这些都是苏联走上工业化道路的精神偶像斯塔哈诺夫获得的物质奖励。然而,成千上万无私工作的建设者并没有得到多少回报,尤其是广大农民,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严重的物质短缺。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徐天新教授:

斯大林的经济发展也有一些致命的弱点。第一,经济发展不平衡,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突飞猛进,轻工业和农业却大伤元气,尤其是农业。第二个方面是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没有和工业发展同步改善。到斯大林去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美国耶鲁大学保罗·肯尼迪教授:

在我看来,不能简单地吸取教训,认为任何计划都是危险的,任何长远考虑都是错误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更微妙的信号。也就是说,国家和地方政府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然而,当时计划经济的成功让人们无法像今天这样反思其弊端。更何况当时的苏联正面临着日益紧迫的战争威胁。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1937年,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日战争,斯大林一直担心的战争最终不可避免地入侵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这是莫斯科红场上的无名烈士墓。墓前的火焰已经燃烧了几十年。它象征着不屈的热血和顽强的灵魂。墓志铭上写着:“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永存”。陵墓下埋葬着数千名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1939,二战爆发。

6月22日凌晨3点,德军突袭苏联。一周之内,苏军损失654.38+0万余人,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

希特勒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全线受阻,而且开始遭遇反击。

希特勒不明白,失去了西方工业基础的苏联为什么在越南战争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尤里·鲁科夫,俄罗斯版斯大林传记的作者:

如果不是在库兹涅茨克、扎巴罗日等地建设钢铁联合企业,如果不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雅宾斯克等地建设拖拉机厂,我们就不可能把这些工厂直接建成坦克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文怡;

由于战争条件,采取了几乎24小时工作制,即机器不休息,人轮班工作,所以西伯利亚的工业也发展很快。

即使在最困难的1942时期,苏军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多架,几乎是德军的两倍。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把新造的坦克直接开出工厂面对德军。

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德国国会大厦顶端插上了红旗。德军在苏德战场损失10万兵力,占其二战总伤亡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代价捍卫了正义与和平。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仅此一点,苏联就无愧于大国的称号!

1945年2月,德军败局已定,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国家——美国、苏联、英国——的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雅尔塔开会,商讨建立战后世界格局。

这是世界对苏联强大军政力量的认可,也是对苏联大国责任的尊重。

20世纪中叶万里晴空下,美苏两个大国隔海相望,在一起,* * *将主导未来几十年的世界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太空,其机身上刻有“苏联”字样。

1961 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

梦想从太空俯瞰地球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也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高度将永载史册。

能否超越这个高度,将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俄罗斯领导人的眼界是否足够高。

这是一本封存了五十年的书,作者是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

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之邀访问苏联,在鲜花和欢呼声中。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整个国家正在不断地同成千上万的障碍作斗争,正在英勇有序的高潮中建设一个新世界。”

中国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郑一帆:

他们当时去那里考察后,确实发现苏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当时对斯大林的崇拜,当时的官僚主义作风,广大农民和普通民众的贫困生活,以及他们在国内对外国的有意识的封锁。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在日记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一些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

出于对苏联的热爱,罗曼·罗兰决定在50年后出版这本日记。他不想因为这本书对苏联造成哪怕一点点伤害。他以为50年后苏联一定解决了这些问题。

1984年,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正式出版。但苏联领导人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所期望的那样,发现并纠正一些政策上的缺陷,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以至于很难回到过去,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也就丧失了。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崛起的舞台上刻下了74个圆圈。

苏联的迅速崛起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作为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它的经验和教训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因为对历史的判断必须在大尺度上进行衡量,而社会变革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挫折意味着新的开始。今天,俄罗斯已经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