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程二导演的作品《浪漫主义》?

看完电影,不知道从何下手。成二的作品一直都是这样,无论是致命人质还是浪漫死亡,从剧情设计到演员表演。我看的节目只有五六个人。离开放映厅后,一群人在门外等着看长城。有的电影挑观众,有的观众不挑电影,有的剧本挑演员,有的演员不挑剧本。

王晶有个“大上海”,差很多。有兴趣的话,找找看。两者一比较,就知道成二的世故了。王晶镜头里的大佬都是捧的,不接地气,成二镜头里的大佬都是有腔调的。如果一个角色有生命,那就不是角色,而是人。

其中一张海报是:一个人坐在长椅上,一群人在后面,鲜血在雪地之上若隐若现。小六让陆先生带她走。他说他不能走,他有一大群人。上海是一张蜘蛛网。鲁先生生活在网络上,但他也受制于网络。他可以在家破人亡之后离开,人也有自己的无奈。影片开头,我们吃饭做事,先敬礼,然后是军人。一家人吃饭,说起杀人的事,都无动于衷。袍服鞋帽下的仪态,背后是血性,人站起来有质感。

陆先生做生意,先在饭桌上谈。如果没有米饭,那就喝茶。一起建银行靠茶来拖延,思考,判断,镜头在人物之间变换。男斗不如男斗。求大老板求情,小口吃,同意不杀,大声结巴,吃的有意思。鲁老师手上有过这样的血吗?生活在异乡是高的,血肯定是染过的。但是当你坐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你不能得到血液。你的男人就是这样,是变相的身份象征。

中国是以大哥为父,在帮派中被称为“大哥”,他行使父权制。在鲁先生面前,毕恭毕敬地扮演弟弟。当他和这对新人在一起时,他露出了本来面目。他假装是他的哥哥张,但他很孩子气。他在乎自己的贞操,被枪击后用身体挡枪。这是哥们应该做的。大佬们没有交情,只有规矩,新人难得。他们可以互相信任,然后死去。

说到规则,有一个关于上海滩的小故事。一个富商的孩子在一个浪漫的地方遇到了一个歌手,两人好了起来,然后就怀孕了,但是他不能和那个歌手结婚,想着用点钱搞定。

给了一笔钱,歌手说没有,又给了一笔钱,歌手说还没有。这位认识杜的富商说:杜先生,请帮我一个忙。然后杜问他的手下:“你们是按规矩办事的吗?”他说:“按规矩办。”然后歌手被扔进了黄浦江。

这个故事不符合历史事实。在黄和杜的时代,上海的江湖社会不是说随时可以去漠视人命的。事实并非如此。鲁先生开枪打死了一个日本军官和渡边的儿子,不是一时冲动。这是旧上海的规矩,是一种耻辱。江湖社会除了一个朝廷的法律,还形成了一套内部的纪律。只有在这样严格的内部纪律下,才能保证兄弟们永远团结一致,征服世界。如果是一些完全混乱的规则,是无法团结这类人的心的。

浪漫消亡史有两层含义,一是浪漫爱情的消亡,二是以土地为代表的江湖社会的消亡。鲁先生对小刘的爱是克制的,小吴对鲁先生的爱也是克制的。里面没有别的东西,所以他要的不是占有。小五死了,小六麻木了,爱情在现实中破灭了。最后去了香港,鲁先生脱帽,音乐悲壮,内心悲凉。他的时代结束了,江湖社会已经成为过去。杜琪峰在黑社会里秀江湖,依旧喝茶吃饭,但是他没有规矩。兄弟结拜后,打架,没口音,有的是装腔作势。

渡边是个矛盾的人。作为一个日本人,他比上海人更上海人,但还是吃了个月食。双重身份的压抑,变相的发泄到小刘身上。他曾经想死,把枪留在车里,想借小刘的手结束这痛苦的一生。小刘没有开枪,这让他彻底陷入了无尽的地狱。在多年的失败后,他想重新活下去,在战俘营里也是如此,但最后他为了孩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人性没有消失,他除了仇恨还是可怜。

鲁先生有一句台词,“你真的不把我们当流氓。”我笑了。你有这样的语气。我怎么能把你当流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