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慈广济寺广济寺的历史变迁

研究广济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据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大学士万安所撰《弘慈广济寺碑》记载:“在京师,西大石街以北,有一废弃古寺,相传为西流村寺,不究其兴废原因。”清初余宾硕所著《Xi云辉大师传》中说:“据宋末记载,有两个刘村,西边的一个是刘村,村民刘自称天台刘真人之孙,得了炼气法。有一天,一个叫‘和住’的和尚遇到了他,望着云彩迎上来,要他说法。因为这座庙的修建,它被称为‘刘溪村庙’。金元战争后,该寺已成废墟。”这就是广济寺的故事。

明朝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有人挖开地面得到陶制佛像、礼器、石龟、石柱等物,知道此地是一座古寺的遗址。天顺初(公元1457-1464)陕西普惠大师是谭洁大师,四个弟子信他,与弟子袁弘一起发愿* *求复兴。因为项目艰巨,所以深感成功不易。幸运的是,还穿着衣服的廖平很久以前就想建一座庙来拜佛,他听了很高兴,于是捐了一大笔钱。仅仅过了两年,名人堂就出现了,廖平被封为“弘慈广济”。据此,现在的弘慈广济寺是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这座寺庙的废弃旧址改建而成,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现在广济寺的根基。

到了清代,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广济寺东接西华门,西接卓成门,北接西直门,是皇帝驾车出郊的必经之路。因此,引起了皇室的注意。几代皇帝有幸烧香,有些人甚至写诗或授予牌匾,使广济寺成为北京的一个重要寺庙。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关心下,1952再次对寺庙进行了修缮,寺庙面貌焕然一新。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以此寺为会址。

文革期间,广济寺全寺遭到严重破坏。1972期间,由于国家实行宗教政策,对寺庙进行了重大工程修缮,在其他寺庙和当地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转移了大量佛像,重新布置了道场。就这样,广济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以雄伟独特的风格接待佛教信众和游客。广济寺原是林佶教的一座寺庙,在恒明释放后才改为法会。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请律师余光传戒,历时13年。此后,广济寺成为道教道场。

现在广济寺已成为北京广大信众拜佛和开展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等重要佛事日,广济寺都会大开门户,接受四位弟子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每周六,寺内僧人接受信徒皈依,以授“三皈依五戒”。此外,寺内的讲座课也为广大信众讲课。

广济寺可以说是一座坐落在红尘深处的佛寺,方便快捷,大范围终身受益,慈悲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