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后的历史机遇和深远意义1

独特的思维,独特的视角,欢迎大家关注大道解。

大家肯定都看了周末的新闻。我们的外交团队发出了祖国的最强音。在我的第一个视频中,我提到过世界领袖的竞争必须经历血雨腥风的洗礼。

回顾近代历史,我们发现,龙头企业的出现是伴随着能源迭代的革命。最早的英国,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以煤炭为代表的新兴能源推动了英国的百年辉煌,石油能源的后续迭代推动了美国在二战中碾压世界的钢铁洪流。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美国,因为它比较有代表性,影响至今。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崛起,与其最划时代的“原油体系”密不可分:

我们熟悉的洛克菲勒是美国著名的财阀和大资本。在生产方面,洛克菲勒创立了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95%的市场,还曾经通过价格战,雇佣文痞子,贿赂黑帮,控制了全球85%的市场。

在运输方面,洛克菲勒摒弃了当时流行的铁路运输,创造性地建立了庞大的石油管道,大大降低了石油运输的成本;

在消费端,亨利·福特(即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开创了流水线生产模式,生产了廉价的T型车,干净地消化了洛克菲勒的石油。

“高效的石油回收提炼技术——石油管道——创新的汽车生产线”最终形成了“生产——输送——消费”的循环体系。它成功地取代了英国主导的“煤炭系统”,大大加快了美国工业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循环系统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它从生产-传输-消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闭环。(我们今天说的内外经济循环也是如此,需要从源头到消费端逐步完善,形成产销一体的循环体系。)1929年,美国拥有全球78%的汽车,汽油和燃油占石油总消耗量的85%,工业文明遥遥领先。

所以二战的时候,当希特勒小心翼翼的呵护罗马尼亚的油田,日本绞尽脑汁在印尼寻找原油的时候,美国可以肆无忌惮的挥霍燃料资源,驱使盟军坦克洪流和庞大的舰队淹没法西斯。强大完整的工业文明是美国最终能在二战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生产-输送-消费”的循环体系也成为二战后美国石油霸权的基石。即使是现在,美国在传统能源领域的实力仍在扩大。生产方面,美国通过页岩油在2019重新夺回世界最大产油国的宝座。即使中东被烧焦,对美国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每年进口2000多亿美元的石油,但如果算上与俄罗斯、伊朗签订的石油管道运输合同,以及巴基斯坦、缅甸修建的穿越马六甲海峡的港口,我们在能源安全上的投入就是天文数字。大家很容易理解最近东南亚某小国企砸我们厂的新闻。为什么?因为计划中的输油管道需要经过这个小国,而不甘心死的外围势力想挑起争端,打乱我们的输油管道计划。

回到现在,面对西方世界如此完整的工业文明体系,想要打破垄断,超越他们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如何突破重围,打开我们的领先优势,就是最大的命题。无疑,引领新能源革命是最好的方式。新能源革命围绕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展开。

中国碳中和的长期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2020年9月,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30年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

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顾名思义,是指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一个峰值后停止增加,而是进入平台进行调节,逐渐减少。碳中和是指你排出的二氧化碳逐渐等于你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如类似于在我们的农家院子里种几棵树,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和动作被这些树吸收转化。碳中和(1)的意义意味着化石能源作为发展主要支撑的时代即将结束,向非化石能源过渡的时代即将到来;2)明确中国低碳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3)背后的深意是实现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关于如何拓展和处理目前的投资标的,请关注我后续的视频和文章。)

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它为我们争夺世界领先地位提供了新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