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步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完成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步进行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在中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不同的目标,以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中国这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转型。在社会主义改造以前,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说明合作社改造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和平赎买完成的,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与资本家的改造是结合在一起的。
对资本家的团结、教育和改造政策,不仅稳定了他们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觉悟,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使几十万资本家变成了自力更生的工人,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稳定,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和平转型解决了通常难以解决的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等矛盾问题。
扩展数据: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过程和组成部分。是在1953年党宣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完整地、系统地提出来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要进行我国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被称为“三大转变”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由于剥削阶级维持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旧社会自发产生和发展。只有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才有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