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医院史
汉平帝元二年(公元2年)“患疾疫之人,舍家求医”,在今天看来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医院。以上两个史实都载于《汉书》。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在洛阳设“别房”,供百姓用药。隋朝有一个“病人作坊”,收容麻风病人。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有“病室”,遍布长安、洛阳等地,还有悲孙医院、总管理医院等机构,收留贫困残疾人和乞丐。
到了宋明时期,医院的组织越来越彻底。当时官方医院叫“安济坊”,私立医院叫“养老院”、“寿安之家”,慈善机构办的“善心局”分门别类招收和治疗病人。南宋保祐年间(公元1253-1258),有一个叫刘的人,在广东建立了一个“寿安医院”,容纳10人,男东女西,界限不同。“诊断一定要做,药一定要好,做饭一定要做。”另外,治好了就资助回国,死了就安葬。欧洲最早的医院机构是在罗马为基督教妇女建立的,比中国晚了五个多世纪。在法国,医院分别于6世纪和8世纪在里昂和巴黎建立,在英国,7世纪在伦敦建立。中世纪以后,中东和欧洲修建了大量的医院。
18年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使医院组织摆脱了宗教束缚,获得了新的发展。西医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元代阿拉伯医学传入中国,1270年在京设立广惠部,1292年设立惠惠医学医院,是阿拉伯医院,也是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和药房。1828年,英国传教士高立志在澳门开办第一所教会医院。
1834 165438+10月,美国传教士彼得·帕克在广州举办了一所眼科医院,后更名为姬伯医院。鸦片战争后,教会医院数量猛增,1949年达到340多家,遍布全国各地。解放后,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医院是医疗机构,其主要目的是诊断和治疗病人并对他们进行护理。它是通过医务人员的集体协作,为患者和特定人群提供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具有一定数量床位和设施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