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历史
唐宋元明清以来,战乱频仍,烽火四起。
明朝万历年间,亳州土司杨应龙在海龙墩建营,与明朝抗衡,并在娄山关修建了13木城门,让年轻的苗军把守。
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二月,明朝廷派官兵,均为王领兵进剿,被军击败,使娄山关血雨腥风。
第二年春(1594),四川派郭成、总连长刘攻克,败于娄山关以南白石口。全军覆没,郭成得救了。
后来,杨应龙集结数千兵马攻打四川,荡平了綦江。
万历二十七年(1599)春三月,明朝廷以李华龙为川湘黔总督招安杨应龙,调集二十四万兵马,分八路进攻亳州。
蜀将刘自綦江起兵,攻克洪关、九盘子、溪、石湖关,直抵娄山关。
杨应龙派儿子杨朝东在娄山关设置13城门,挖深坑,险守关隘。
刘抬头看着娄山关,叹了口气。
关掉笛鼓音乐,猜猜拳序,安然无恙。
次年五月,刘间道攀藤攀石,攻娄山关,夺天险,为平波之战打下基础。
明太祖Xi天启元年九月(1621),永宁土司佘阴周揭竿而起反明,坠入重庆,其中要扶国珍,破桐梓,夺娄山关,占遵义。
清顺治四年(1647),李定国、孙可望率领的“西征大军”发动农民起义,经綦江攻打娄山关,大败清兵,横扫西南。
清咸丰四年(1854)八月,九八的杨龙喜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桐梓,占领娄山关,直奔遵义。
当时著名诗人正真写道:“杨琪娄山关,饮水思源马板桥。
”形容造反派在娄山关的声势。
咸丰九年(1859),大军攻陷娄山关,攻打丁山城。
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国翼王曾广义自四川赴贵州支援各族农民起义,攻占娄山关,与西南黄数、白数军交战,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