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历史:揭示政治学大师朱元璋的黑暗生活

在中国历史上,元末明初这段时间是比较残酷的。

因为各地起义军与元朝统治势力的不断战争,很多地方的人口增长接近于零。按理说元末明初的战争年代,人民生活流离失所,生命受到威胁,感到恐慌是正常的。到1368年朱元璋继位时,大明天下已经稳定,这种恐慌本该结束,但却没有。相反,朱元璋登基后,这种恐惧越来越强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恐慌现象?这与朱元璋本人密切相关。在这一节,我们来谈谈最初恐慌的根源。

对于朱元璋,有人说他是贤明的君王,廉洁如帝,冷酷无情;有人说他是个无情的暴君,杀人如麻。他上蹿下跳,明官做了一个如虎添翼的噩梦。那么,朱元璋到底有什么样的操纵呢?

这还得从朱元璋登基说起。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众所周知,打江山靠的是一些猛将,比如朱元璋身边的名将徐达、常遇春。但是他登上王位坐在殿里之后呢?光靠武官治理天下是不够的,还要靠文官出谋划策,还要发展生产,休养生息。

此时,明官员分为两派。一派是“淮西派”。朱元璋是安徽人,“淮西派”就是跟随他从家乡来的人,包括李善长、唐河和死去的常遇春。这个派系很强大。另一派是以军事家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因为刘伯温是温州青田人,青田位于浙江东部。“淮西派”和“董哲派”作为文官两大派系,一直处于斗争状态。建国前,皇帝只能靠淮西子孙得天下,但一旦建国,皇帝就不仅仅是淮西人的皇帝,而是全世界的皇帝。

刘伯温是开国功臣,讲攻城拔寨,出谋划策。李善长比不上他。虽然刘伯温的能力和贡献都比李善长强,但朱元璋还是选择了李善长作为文官之首。历代有“公、侯、伯、子、公”等五个爵位,大明开国时却立了六人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