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东历史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南枕祁连,晋带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敦煌自汉代以来就是管六郡的郡。东汉名人应劭说:“敦,大地光明昌盛之意。”两千年后的今天,这片“繁华之地”以其无与伦比的石窟艺术和藏族文物,成为人类最伟大、最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今年5月21日,是敦煌莫高窟百年诞辰。如果把敦煌的百年比作一首流传千年的长诗,那么它的第一句话就是泪流满面。对我们今天来说,重述那段历史意味着文化价值的幸存。

敦煌莫高窟建于公元364年至366年间。1600期间,此处先后开凿岩石。最高峰时有一千多个石窟,被称为千佛崖和千佛洞。截至目前,仍有492个洞穴保存在编制中,有2415彩色雕塑和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唐宋木檐5座。

自汉代以来,敦煌作为西蜀重镇,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每次发生军事灾难,管理莫高窟的僧人都要逃一次。

宋景尧二年(1035),西夏之乱波及敦煌莫高窟。和尚照例要在外地避祸,就把不能带走的经书、文书、绣像、法器等封在一个山洞的密室里,外面用泥墙封住,还画了壁画。但是,这些和尚去了一次就再也没有回来。这个密室里藏着五万多件“宝物”,安静地休息了七八百年。

清末,出生于湖北麻城的王元结束了他在军队中的军人生涯。因为无事可做,他成了道士,一路来到敦煌。当时莫高窟的寺院大多是佛教喇嘛。只有王元会用中文背诵道经,但他有一些香火和一份不错的职业。于是他雇了一个叫杨的人来帮他写经书。杨在业余时间喜欢抽旱烟。用芨芨草点燃,将剩余的草插入洞壁缝隙中保存。有一天,他在种草的时候,发现深谷里的墙缝很深,就用旱烟袋的末端敲了敲墙,感觉是空的!于是赶紧叫来了道士王,他们半夜破墙,找了个小门,用泥封着。这时,天渐渐亮了。去掉泥巴后,出现了一条通道。进入通道后,出现了一个高1.6米,宽约2.7米的黑暗复合房。房间里堆满了数不清的书籍、文件、刺绣画、仪器等等。当时的王道人对这些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文物价值几乎一无所知,而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也在不经意间重返人间。

然后,在这片繁华的土地上发生了一系列的不幸。

王道长虽然不知道这些宝贝是无价之宝,但他知道换点钱没问题。于是,他拿出几卷,交给当时的县令王鉴定。王识货,依势向王道士要了一批画像和笔记本。三年后,甘肃学台的叶听说了这件事,托王代为寻找。叶对古物有很深的认识,深知藏经的价值,于是向甘肃番太衙门建议,将这些古物运到省城保存。但因为运费要五六千两银子,清政府觉得银子比这批“废纸”值钱。它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只是颁布了一项法令,让县令王“检查卷轴画像,仍然保存”。王命王道士处理此事,王道士顿时成了守经人。道士王再次将古物封存,成为古物的实际所有人。

当时在新疆,有一个英国政府派来的匈牙利斯坦。他在1879参观了敦煌。得知洞中有宝藏后,他于1907年5月第三次来到敦煌。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抢劫藏经洞文物的人。来到敦煌,通过一个包打听联系到了王道长,得知王道长修建了一条通往死亡的秘道。斯坦在莫高窟安营扎寨。终于,他看到了洞壁壁画上王道人所画的《唐僧图》,便心生一计,自称印度佛教徒,是唐僧的崇拜者。他来敦煌,是因为受印度政府委托,收回印度已不存在的佛经,等等。这句话其实说服了“掌柜”。第二天,王道人打开了密封的墙壁,让斯坦进入密室。斯坦因在他的《西域考古》中写道:“从道士手中昏黄的油灯中,我的眼睛突然开朗起来,地上密密麻麻地堆满了纸,大约有十尺高。”其中“一个用无色坚韧的帆布包裹的大包裹,打开后全是古画”“色彩和谐明亮如新”。斯坦因通过向寺庙捐款,得到了满满24箱笔记本。还有五个,小心翼翼地放满了绘画、刺绣和其他艺术遗物。

1914年后,从王道长那里得到了五个大箱子。1930回来的时候,因为中国学术界的一致反对而失败。根据英国公布的数字,斯坦因抢走了9000多件文物。

继斯坦因之后,法国人伯希和于1908年7月来到这里,凭借其深厚的汉学知识,抢走了比斯坦因更有价值的6000多卷文物。

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大谷探险队的吉川光一郎和祖川立花。俄罗斯的欧登堡还从藏经洞和其他洞穴中盗走了1914和1915多件文物和壁画。美国华纳1924到达莫高窟后,因无经书可盗,用专用胶带将139、141、144、145号窟内26幅精美的唐代壁画剥离...

莫高窟的精美文物被斯坦因盗走的消息被清政府知道后,清政府下令将剩余的卷轴装在两个木桶里,密封牢固,涂上油漆,做成“翻斗”放在佛堂里,并指示道士王看管,还奖励他300两银子作为保管卷轴的报酬。而这两个“转经桶”今天还立在17号洞穴里,桶里什么都没有。道士王变本加厉的“私卖”,几乎把藏经洞里的古物都掏空了。在有良知的学者一再呼吁下,清政府被迫下令将所有残存的经书运回北京。但8600多册在装运时被清理,剩下的只有现在保存在北京图书馆的四五千册。

百年前开启的那一幕,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触目惊心。一个庞大的中华文明宝库,居然被一个假道士瞿瞿霸占,弄得几代人唏嘘不已。今天,敦煌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已经成为世界文明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的保护引起了全世界和中国人民的关注。没有人能回到一百年前再次抢劫小偷和毒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百年前的历史在今天不能重演。

这段历史在提醒人们,历史文化遗产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如果今天人们对历史价值的意识还有盲点,尊重历史就是一句空话。而且百年前敦煌文物的流失,与当时社会动荡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道士王的个人行为表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今天的问题可能在于另一个方面,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如果不从人类精神财富的高度来看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可能会失去第二个、第三个敦煌。第三个方面关系到今天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保护文物,维护文化遗产的尊严,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睁大眼睛,看看身边有没有新的“王道士”和“李道士”,但首先,我们自己不会是什么“道士”。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溪玉林石窟等。有600多个石窟,敦煌艺术是以佛教为题材的艺术。壁画5万多平方米,彩塑近3000件,内容非常丰富。敦煌石窟艺术是在敦煌产生和积淀的多门类艺术综合体,包括敦煌建筑、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以莫高窟为中心的敦煌石窟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我国的民族艺术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稀世之宝,是我国的民族艺术瑰宝,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颗明珠。

敦煌莫高窟被称为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悬崖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公元366年首次发掘,历经十六国至元代十余代,形成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洞穴群。

敦煌石窟的建筑,尤其是莫高窟保存下来的唐宋五木檐,是稀世珍宝,也是宋元时期的一些古塔。壁画中也有许多代表时代的古建筑设计,可以说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研究历史和艺术的价值,由于时代不同,莫高窟的石窟建筑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五种类型:1。禅宗石窟(即僧室)。2.塔庙洞(中央洞)。3.寺庙石窟。4.佛教寺庙和洞穴。5.大佛洞(还有涅槃洞)。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展示中心与莫高窟隔河相望。主楼是一座两层平顶建筑,约有一半隐在山坳里,只有上面的窗户和宽大的屋檐露在外面。与莫高窟的环境相协调。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体部分,规模庞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50000多平方米的壁画分为佛画、变画、传统民族神话、食客画像、装饰图案、故事画、山水画。

敦煌天妃是由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孕育而成的,它主要凭借飘扬的衣裙和飘扬的彩带在空中翱翔。飞翔在敦煌,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象征。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玉林石窟,是最具代表性的。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上下五层,南北长1600余米。它建于前秦时期。目前,有16个朝代的492个洞穴,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多件,飞行体4000多件,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文献文物50000多件。敦煌石窟不愧是一座由建筑、绘画、文献、文物组成的巨大的文学宝库。其集中反映的生产劳动场景、社会生活场景、服饰制度、古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杂技等画面,为历史学家研究4世纪至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无价的财富。其中,壁画最为精美。如果把敦煌壁画排列成2米高的画面,可以形成一个25公里的画廊,逐步展示中国绘画艺术从青涩到成熟的转变过程。盛唐壁画题材丰富,场面恢宏。她们的身材比例适中,丰满健康,气度高贵,体态潇洒。他们创造了大量生机勃勃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这是古代绘画领域的最高水平。另外较有影响的有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

够了吗?一定要看~别让我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