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药不打针的中医疗法

肚脐是人体内用手能摸到,用眼睛能看到的最明显的穴位。中医经络理论将肚脐命名为“神阙穴”,是通向空气的门户。一直被医家视为治病的要诀,具有温经、调肠胃、益气、散结、调和气血的功效。肚脐是任脉的重要穴位,也是冲脉运行的地方。冲脉是经脉之海,任督二脉由表及里,所以有任督三脉“一源三分”之说。三脉由气相连,与十二经脉、五脏、四肢相连。

肚脐是胎儿死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的闭合口。同时,肚脐是人体表面皮肤最薄的地方。因此,当药物敷于肚脐时,皮肤能迅速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并通过经络分布到全身,从而调整人体脏腑的气血功能,改变脏腑的病理状态,达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敷脐疗法历史悠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将药物敷于患者肚脐,通过药物对神阙穴的刺激,经经络渗透到体内,从而刺激经络,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和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数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医的精髓。

一般用于敷脐的药物主要是芳香通经、温经通络的产品,具有取芳香化湿、芳香(通经)循经、醒脾、温散寒邪的功效。辨证选药,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醋、酒、蜂蜜等溶剂调制成糊状,直接敷于肚脐,利用药物对脐穴(神阙穴)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敷脐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本质是集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该方法有效、方便、廉价,易被患者接受。

中药敷脐的特点和优势

1.功能直观、简单、易操作。

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血管丰富。药物直接刺激穴位,通过皮肤吸收,易于渗透和分散,作用直接。中药敷脐易学易用,不需要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护人员、患者还是家属,都可以用来学习和借鉴。

2.用药安全性和接受意愿

中药敷脐通过皮肤吸收的药物很少通过肝脏和消化道。一方面可以避免肝脏和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使药物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敷脐疗法是一种理想、安全的给药方式,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和掌握,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肠胃、肝脏疾病患者和年老体弱者,对服药过多损伤消化道者或不喜欢服药者更为方便。

即使临床应用中出现脐部和脐周皮肤过敏,也可以及时停药,对症治疗,症状很快消失,可以继续使用。

3.疗效显著,无创,无痛。

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无脂肪组织,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通透性强;腹膜下有丰富的静脉网。脐部浸润后,药物直接扩散到静脉网或下腹部静脉分支,进入体循环。脐动脉壁结构特殊,是髂内动脉脏支的终末,所以吸收快。可见,脐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也是对药物吸收和物理因素最敏感、最有利的部位,不受胃酶的干扰和破坏。

中药敷脐是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特殊穴位疗法,只敷在肚脐处,无创伤、无痛苦。患者乐于接受,临床应用广泛,临床效果显著。

4.材料广泛,价格低廉,经济实惠

中医敷脐所用的药物多为常见的中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源于日常生活用品,如干姜、生姜、辣椒等。而且这种方法的用量很小,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能节省大量的药材。

中药敷脐疗法的操作与应用

中药敷脐的操作方法:

首先,根据病情,辨证选药;然后,将所选药物研磨成细粉,与醋、酒、蜂蜜等混合。,并制成糊状备用。使用前,将肚脐清洗干净,晾干。肚脐清洗干净后,将配制好的药物直接敷在肚脐上,用胶带或膏药固定。一般可以保持1.2小时。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腹痛、腹泻、便秘、腹胀、脾胃虚寒等消化系统疾病。

腹痛:如果是虚寒型腹痛,表现为持续腹痛,喜温压、畏寒、四肢不温,可用高良姜、吴茱萸、丁香、肉桂、茴香、白芥子、细辛等药温中散寒止痛。如果是气滞腹痛,表现为脘腹胀痛、悸痛,疼痛常随嗳气、肠鸣、气机上升而减轻,可用木香、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乌药等药物行气止痛。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稀甚至水样便。可用五倍子、地榆、石榴皮等药物。若腹泻伴有腹寒肢冷,可加吴茱萸、丁香、肉桂、高良姜等药物温中散寒。

便秘: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等症状,可选用大黄、木香、厚朴、槟榔等药物行气通便。

腹胀:腹胀多为气滞所致,腹部饱胀不适。可以选择一些药物如萝卜、大腹皮、乌药、沉香、木香、川楝子等来缓解胀气。

综上所述,中药敷脐是安全的,不吃药不打针,无毒副作用。对于害怕打针,不愿意口服药物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更容易接受。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适应症广的中医外治法。但是肚脐是比较薄弱的部位,每天都要注意保护。不宜将肚脐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同时,在应用中药敷脐治疗胃肠疾病的同时,不能放弃针对病因的治疗,也不能忽视日常饮食和情绪的调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

中医知识健康信息

零售价:65438元+06。

邮寄代码: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杂志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摘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个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