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关于限电,我们可以看到有人认为这一轮限电限产可以打击西部经济,帮助我们获得定价权。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为了获得所谓的原材料“定价权”,生产刹车,甚至让居民勒紧裤腰带,都未必能获得“定价权”。
其实限电最明显的原因就是缺电。
为什么会缺电?由于供电能力提升滞后,用电量增加,部分省份电力和负荷能力暂时不足,只能通过限电来缓解压力。
问题是,为什么前几年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今年用电紧张的原因是什么?这个要从供需两端来讨论。先说供给侧。
原材料暴涨,碳中和,供电减少。
中国的发电方式主要是火电和水电。火电中燃煤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一半以上,水电占比不到20%。
从上图可以看出,火电比较大,也比较便宜,但是有明显的缺点:碳排放高。
供应面紧张至少有两个原因:
1,电厂亏损(原材料价格暴涨)。
2.环保需求(实现中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
在原材料方面,目前的动力煤价格在经历了年初的短暂回调后,从今年3月初开始再次暴涨。6个多月的涨幅已经达到100%,比历史高点高出50%。
煤炭在我国火力发电中仍占大头,但上游发电用动力煤价格飙升,“煤疯”让发电企业压力倍增。
对此,相关部门并未采取措施,但仍无法遏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电力系统人士表示,部分电厂确实亏损越来越多,电厂不愿意亏本售电,主动扩大供电缺口。
另一方面,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中国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CO?其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然后停止增加并逐渐回落);2060年碳中和(你排放多少吸收多少,实现CO?“净零排放”)。
这个任务是什么概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到2021年,全球至少有49个国家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其中德国在199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力争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因此,德国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碳中和”还需要55年的缓冲期。但是,我们只有30年,起步比德国等发达国家晚得多,完成任务的时间紧。此外,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达到峰值,这还不到9年前。由于财政负担和“双碳”目标下的转型需求,新建煤矿的意愿和能力明显收敛,未来供给侧增量呈现边际收缩趋势并逐渐加速。
电力供应不足是不可避免的。让我们再来看看需求方:
产能大增,用电需求猛增。
中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原本就是世界工厂的中国地位更加突出,国内外贸企业为争取世界各地的订单而全力开火。据有关部门统计,2021和1-8月出口增长33.7%。其中,仅8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5.6%。
企业拿到订单就要开始机器生产,生产就要用电。当然,订单越多,用的电就越多。而金九银十是企业生产的高峰期。煤炭价格上涨,电力供应紧张,这是事实。实现双控目标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做什么呢限电自然成了最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