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起义领袖张真的是凶手吗?

张是明末著名的起义军首领,与当时的征服者李自成平起平坐。看过张事迹的人都应该知道,他多次率领起义军进入四川,甚至把四川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但对于四川,张有一个关于“杀蜀”的历史争议。

据史料记载,万历六年四川人口应该是300多万,但到顺治十八年,只剩下8万人。当然,有人说还剩50万,但和之前300多万的数字相比,50万和8万其实没什么区别。此外,根据调查,几乎所有后来留下的人都是移民。

很明显,在明朝万历六年到清朝顺治十八年这段时间,四川人口因为某些原因急剧减少。在正史中,四川人口锐减的原因是张的四川大屠杀。

《明史·流氓兔传》第197卷注:“忠义专用黄脸,身长虎下巴,人号黄瑚。性狡猾,嗜杀,一日不杀,不为不欢。以诈取士,聚青羊宫,尽杀之,以笔墨作丘。在公园坑成都人。杀敌98万。他还派了四个将军去屠杀郡县,杀名草。伪满官员开会前跪拜,数十次叫獒下殿,被獒嗅过的人引去斩首,叫天杀。他还创造了剥皮法。那些在去除之前就把皮切掉的人会被处以死刑。士兵们杀了多少次人,杀了六千万男女,真令人吃惊。小偷将被绞死。伪总督张俊勇、王明等数十人,都是杀少杀多,剥皮致死,屠家灭门。”

在明朝历史上,张可以说是的一大杀手锏。即使官兵被杀,平民被残酷屠杀,甚至投降的官员也因为杀的人少,被全家人杀了。

一些现代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虽然张曾经下令屠杀。但其目的是为了震慑民众,确立民众在四川的权利和地位。这种屠杀是小而有限的。这样的大屠杀不可能造成百万人口的锐减,一定有其他原因。

众所周知,明朝的历史是清政府编的,大部分史料都是失真的。根据嘉定三屠、扬州十屠等大规模屠杀事件来看,清军屠城四川后,张将难辞其咎是很有可能的。

有张屠杀四川人民的“七杀碑”。据说张杀了四川人后,还立了一座碑作为纪念。碑上说:“万物生而养人,无人恩报天。杀,杀,杀,杀,杀,杀”。

但在1934年,一位英国传教士发现了张所立的另一块石碑,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碑”。这块石碑记载了张的“六字诀”,即“万物与人同生,人与天无关,鬼神分明,自思自量”。“七杀碑”和“甲骨文碑”的出现,证明了清廷栽赃陷害的事实?

一些史料记载,清军在四川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屠杀。第一次,自然是张大败的西征大军之后。第二次,康熙三年,魁地奇十三义军起义,清军镇压起义后,屠杀四川人民。第三次是在旧金山叛乱期间。

《客在云南的故事》注:“清将军梁奕迅驱残数千,北至绵州,尽杀之,成都尽矣。”

《圣教入川故事》记载:“张灭后,旗兵在川...当时四川人民不愿意服从旗人权,逃到当地,集结军队抵抗旗兵。这大约是十年。1660年至1660年,四川省决定设官。.....这时,四川出现了复活的一幕。可惜也值了云南吴三桂之乱,连年刀光剑影,兵荒马乱。”

从这份文件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四川人口锐减的原因:一是张率军抵抗清军。第二,四川右派拒绝接受清朝的统治,造反逃往外地。第三,吴三桂引发三藩之乱,四川连年兵灾战乱。

四川人口锐减,主要是清军统一中国的军事灾难,张绝非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