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之战最后结果如何?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南宋,鄂州之战的结束使南宋摆脱了亡国危机。作为总司令,贾思道在没有提及任何和平的情况下将部队调回朝鲜。上表说“各路胜利,湖北开始解围,江汉被淘汰。宗族社会危在旦夕,回归和平,是无国界的休息!”宋理宗亲自在临安城外等候迎接,“照文彦博的故事,郊区在城外工作”,“改日设宴款待皇族”,称赞贾思道“无私奉献,使我国人民得以重建自己,皇族与重建无异。”圣旨中加上少府、卫国的称号,是莫大的荣幸。从此,贾似道走上了做南宋最后一个权臣的道路。参加鄂州之战的将领也有自己的奖状。吕文德还带领夔州路出面协调,给了几百万钱;守鄂州的高达,升任湖北安抚副使,知江陵府,赐五十万;寿潭州兵部侍郎迁石壁;刘正升任知州,慰铜川。
历史理解
至于贾思道是否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丧权辱国的建议和条件,宋代以来的历史文献都是确凿的,说贾思道先是准备向蒙古割地,但突然赶上忽必烈退兵,于是趁机向宋理宗撒谎,否认曾答应向蒙古割地。后来,为了掩盖这一罪行,贾似道还故意扣留蒙古使者郝静,不让他会见宋理宗。如《中国历史大纲》中说:“南宋权臣贾思道,统率各路救援鄂州,却暗中与蒙古军讲和,愿纳银子给蒙古,双方以河为界划下。”
学者屈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他指出:“鄂州之战期间,宋与孟之间无疑存在着外交上的和谈接触。但蒙古方面说,贾思道以做诸侯为条件提出退兵,并‘削河分边,献银帛二十万岁’,颇有疑问。”他进一步否认所谓“鄂州之和”的存在,认为这是忽必烈的策略。一是以此为攻击宋朝翻旧账,找借口,制造舆论;二是可视为孟渊的挑拨离间,混淆事实,从而造成宋廷内部的混乱;第三,蒙古军队全力进攻鄂州但失败。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如果说退兵的原因是南宋的妥协投降,可以为战败的蒙古军队开脱。
可想而知,如果贾思道真的向蒙古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那么蒙古撤军后应该会派出使节要求兑现,或者日后入侵宋朝时可以大肆炒作,但史书上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如果贾似道隐瞒了真相,那么南宋没有记载是可以理解的,蒙古没有记载是不合理的。而且,当时的贾似道只是宋军曾经的宿敌主帅,并不是后来称霸天下的权臣。在割地、赔款和投降等重要问题上,必须征求宋理宗的指示。秦桧当政时,绍兴和谈仍由宋高宗主持。更何况此时的贾思道?而且忽必烈作为一个有相当政治手腕的人,会和一个无权决策的敌国大臣达成和平协议吗?
本文提出一个观点,真实的历史情况应该是有“鄂州和平”,但没有“鄂州和平”。鉴于双方势均力敌,贾似道派出特使劝说蒙古军撤退。宋朝一直有讨论和传统。贾思道象征性的提出,贺岁币只是权宜之计,而所谓的过河做诸侯并不存在,这是贾思道不敢做的,也是他根本做不到的。可能有人会疑惑:贾思道为什么不追求胜利?这种想法对古人来说是相当理论性和强烈的。鄂州之战只是一场守城之战,而宋军在战斗前后一直苦苦挣扎,始终没有占据上风,防守依然艰难,恐怕没有胜算。
抛开贾思道执政后期的过错不谈,他在鄂州之战中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作为王朝的宰相,历史上有几个人能带领军队进入硝烟弥漫的鄂州城,亲自在前线指挥战斗?民族英雄文天祥晚年被囚禁在大都(今北京)时,曾评价贾思道“鄂州之战何勇已不在,吕刚脱逃未成”,客观地指出了贾思道在鄂州之战中的英勇表现。但鄂州之战后,宋廷高估了贾思道,使他自视甚高。从此官二代的问题全部暴露,一发不可收拾。
后人认定贾思道在鄂州做过汉奸,可能是因为贾思道名声太臭。此外,贾思道晚年在南宋推行“公地法”、“规划法”等改革,侵犯了大量士绅官僚的既得利益。这些人投降元朝后,在笔记和小说中使用春秋笔法。君子高大全不算什么,典型的汉奸贾似道从来没有立功,只能卖国。然而,在南宋末年贾似道失陷后,一些有识之士,如黄镇,说:“当方嘉四道急时,设法讲和。我曾往返鄂州,与* * * *保卫战,大获全胜,又被元兵解围,故隐瞒议和之功,二话不说。”处于宋元之际的郑思肖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气节的人。他还认为贾似道是一枚“几乎许多年前的硬币”,而蒙古“以许多年前的硬币为其真诚的语言”,并“派郝静进入大使馆寻求其内容”。他们并不认为鄂州和谈是错误的,甚至是投降行为,而是贾思道推动忽必烈退兵,争取时间的权宜之计。同时,他们也批评了他向朝廷隐瞒真相,事后扣留使节的错位行为,这是公正的。
1274战争的全部经过
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年间1274),元军在鄂州(今武汉武昌)突破河防,击溃宋军渡江进攻战。
至元十年,元军攻陷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后,元世祖忽必烈命镜湖省左丞相伯颜率领水军、步兵、骑兵二十万,兵分三路攻打宋朝。伯颜在中路,带领主力沿汉水南下。次年九月,伯颜军到云州(今钟祥),绕过宋王朝张士杰部的截击,南下攻占复州(今绵阳、仙桃市)等地。11月23日到蔡甸(今武汉汉阳西),向汉阳挺进。当时,宋命令淮安让夏贵率领一万艘战船控制长江。知汉阳军王一手汉阳;鄂州张守鄂州;王达的都城寿阳罗堡(今武汉东);镜湖和四川傅玄的大使朱思孙带领游击队在河上巡逻以协调。25日,伯颜见宋军战船众多,阻碍了入江通道,于是采纳部将建议,计划从沙武口(今武汉汉口东北)渡伦河(今抚河)至长江。由于夏贵已在沙武口布阵,伯颜便以部分兵力佯攻汉阳,声称要取汉阳渡河,引诱夏贵分水兵来援。十二月初四,元军乘隙占领汉口,再出兵沙武口,攻下;并在汉口北面削汉水坝,引战船入伦河,转沙武口入河,将所有兵力驻扎在河北岸。夏贵见势不妙,率领水军主力增援阳逻堡,企图阻挡元军东进。11日,伯颜督军进军被围困的阳逻堡,进攻持续了三天。13日晚,他命令右丞阿里黑格继续以一部兵力攻城,牵制宋军,他秘密派平章阿苏率领3000骑兵,在一个雪夜乘船回江西40里,停泊在青山集(今武汉东北长江南岸)对岸,打算乘防守薄弱之机渡江。次日晨,阿苏送前军至中流,被宋水军截击,杀三百余人;然后他率领后方的军队打败了宋朝统帅程鹏飞率领的水军,获得了一千多艘战船。他立即架起浮桥,确保军队渡河。当伯颜听到这个消息后,督军们急忙进攻阳逻堡。夏贵文听说元军渡河,率领三百战船东逃,其余大灭。元军乘势拔出阳逻堡,王达和大部分守城将士被杀。朱孙领兵回江陵(今湖北荆沙),鄂州河防崩。元军包围鄂州,烧毁宋战船三千艘,切断汉阳与鄂州的联系,两城相继投降。伯颜留下四万大军驻守鄂州,跟随主力沿江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