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峡谷的历史
明朝以前,纤道散乱不规则,行走不便。明朝十三年(1448),高要县令陆举路过这里,体会到了纤工的艰辛。于是他开始在霞山的冷坑里造桥,方便行人和船只上去。直到明朝万历十年(1582)才开凿石路,称为“霞山旱路”。明万历三十九年,高要县人陈奕龙集资重修,建成桥梁13座,下禄路真正成为通途,是西江古栈道较为完整的雏形。清嘉庆二年(1799),高要县令裴圣庆再次修缮,修建了19座桥梁,使栈道更加完整。
据说羚羊峡北岸有一个洞,曾建有“夏玲古寺”。因为它位于羚羊峡,所以被命名为峡山寺。这座古寺建于梁潇时期(公元502-577年),在唐代很有名。这里曾是肇庆的佛教胜地。唐代著名诗人沈荃、杨恒,以及以“山雨欲来风满楼”著称的许浑,都有关于霞山寺的诗词。唐代以前,羚羊峡有许多猿猴,在诗人的作品中留下了许多关于猿猴在三峡哭泣的文章,但宋代以后,没有发现猿猴哭泣的记载。霞山寺曾是明清时期肇庆八景之一。可惜的是,这座古庙在近代被破坏了,今天只剩下废墟。
山里的页岩是制作端砚的石头。山上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峡山寺、桂岩古洞、清风亭、摩崖石刻、裴公十九桥、峡山干路、涵碧楼、桂园史静、花冢葬、富博公子画廊、龙门洞、古炮台等。再加上霞山的自然风光,在唐宋时期就已享有盛名,成为文人骚客流连之地。因此,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唐代裴的名作《传》写的就是霞山寺和鬼斧神工古洞的传奇故事。“夏玲归凡”也曾被历代评为八景之一。
羚羊峡位于西江下游,由北起北陵山,南至柯蓝山的西江河水切割而成。它从西南走向东北,从西南的羚羊山到东北的侯莉,全长7.5公里。传说仙人鞭羊到广州,途经此处,一只羊看到这里的美景,不愿离去而得名。
羚羊峡的景观在隋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自唐宋以来,沈全起、宋、、李咏、张九龄、、许浑、俞靖、周敦颐、郭、米芾、陈、李纲、葛长庚、李等名人都曾在此游览,并撰写了许多名篇。杨恒称赞灵山的景色是“攻坚克难”,而沈全启则具体描述为“黄易骄纵练兵,野鸡戏舞频,猿斗嬉戏,老虎漫游山林,山鹰低飞,白鹭在山川上齐飞”。《唐史裴李传》中孙克(元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隋朝到清朝,在不到8公里的羚羊峡内,有历史遗迹,有峡山寺、凌华寺、龙华寺、文殊青寺、天后宫、娘娘庙、太监寺、镇西寺、富博公子寺等。
羚羊峡在唐代被定为段曦的一大胜景。明代以后,肇庆八景有夏玲归凡、燕竹清风。现存景观有仙人猿古洞、虎入出山、夫归石之石、灵山炮台、墨坑遗址、海军徐帮虎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峡山旱路、清风阁摩崖石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