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教务网(点击进入)

●传承历史。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国家能源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它是一所多学科的本科学校。创建于1974,原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 12经期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安徽省主管”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1981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被授予硕士学位。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9年新增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省级项目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659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42人。“双聘”院士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人,“皖江学者”教授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级高校拔尖人才8人,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人,省级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全国优秀教师14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3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人,安徽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14人。

●硕果累累

学校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目前拥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重点建设课程8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65400门。近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研项目71项,其中重点项目1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5项,省级科研项目252项,发表学术著作168篇,发表论文4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论文268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我出版《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古籍研究》、《安徽文学研究文集》、《淮北师范大学报》等公开的学术刊物和报纸。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70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澳大利亚西肯塔基大学、拉托贝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建立了学术报告制度,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讲学、举办国家级和省级学术会议等方式,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逐步积累形成了“博学多思、励志勤学”的校训,“敬业奉献”的校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学精神,“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风,学校以我为荣、以我为耻、以校为家、以教为业。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5万多名各级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方向

办学水平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多次被评为“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先进集体”、“安徽省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8以来,先后20次被中共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优秀服务团队”等称号。2009年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教务系统(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