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河灾害与黄河水污染现状。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但是自古以来,黄河也给我们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历代王朝都在努力综合治理黄河。我国劳动人民早就知道黄河的泥沙。先秦时期黄河称浊河,西汉时有“泥石六斗”之说。远在公元前246年修建的郑国渠和公元前256-251年修建的都江堰,是以利用水沙发展灌溉、以水防洪为目的的治河工程的光辉典范。
黄河是一条少水多沙的河流,水沙分布不均,这是由黄河流域所处的气候带和地质地理环境决定的。黄河干流全长5400多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它自西向东穿越干燥、寒冷、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流经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和海拔0-200米的华北大平原。
黄河下游的洪水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历史上黄河有“三年决堤两次,百年改道一次”的说法。从周定第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花园口决口的2540年间,有记载的决口有543年,超过1590个决口,主航道经历了5次大的改道和迁移。洪水北至天津,南至江淮,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的黄淮海平原,纵横面积25万平方公里。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说来有趣,黄河下游就像一条摆动的龙尾,多次改道。
如近代史上1819、1840两次鸦片战争后,黄河下游的开封、陈留、中牟、兰考、武陟等地多次决口改道,毁坏农田、村落,百姓损失无数。
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仍然相当严重。污水排放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每年20多亿吨激增到现在的每年40亿吨,几乎翻了一番。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约654.38+0.4万吨,氨氮年排放量13.4万吨,分别超过黄河水环境容量约654.38+0/3和2.5倍。黄河水质比例高,因水质恶化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
特别是水资源匮乏的黄淮海地区,劣五类水体占40%至50%,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据水利部介绍,目前全国缺水城市超过300个,受灾人口超过6543.8亿。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约6543.8+0.9亿人饮水有害物质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多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用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已经影响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总的来说,在一些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扩散、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增加,废水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超过水环境容量,特别是在一些企业密集或污染严重的人口密集地区,以及一些跨省的流域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水质超标现象普遍,部分重点流域水质恶化问题更加突出;饮用水源有机污染日益严重,出现了饮用水安全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淮河流域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我们也应该关注其他重点流域地区。国家环保总局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重点流域地区的环境管理。
——部分重污染行业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在某些行业,如造纸、印染、化工等。,一个企业往往污染一个地区甚至一条河流,社会影响很大。虽然针对部分行业出台了一些规定,但如何全面彻底解决重污染行业的水污染问题,仍需深入研究。
——环境事故时有发生,环境隐患增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但相应的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仍在建立过程中,短期内难以发挥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