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缘政治文化和地域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由于对农业的重视,中原地区形成了重土安移的观念。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耕地有限,重视海外贸易,思想开放。西北部的绿洲区由于土地限制和地处交通要道,开发较早。由于环境恶劣,北方游牧民族不得不通过频繁的迁徙和战争来应对环境压力。中国地域文化虽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但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存,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结构。随着中国农耕经济向周边地区的扩张,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包容性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互补和逐渐融合。盛唐儒道佛并存,胡汉交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是因为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历史地理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基础。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化实体,中国文化的地域差异非常大。这个区别最简单的划分就是把中国分为南北。根据自然地理,以秦岭淮河为界(淮河是中国封冻河流中最南端的河流)。从文化地理学上讲,明清以来以长江为界,大概更合理,更有说服力。巴克说: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此外,文化基因的长期传承和沉淀,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的文化差异。民国学者刘慎舒说:“一般来说,北方土地厚而深,民生多为实用。南方之地,水阔而民生犹无。”北方辽阔的黄土地、黑土地,风光壮美,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峻荒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气质厚重、刚强、豪放、严谨。南方,水流自由,山色清华,植物艳丽,气候温润,云淡风清。在这种环境下,人物性格温柔、细腻、敏捷、浪漫、聪明。北方人的主食是高粱、大豆和白面,所以养成了强健的体魄。同时,这些作物的种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政治意识就凸显出来了。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所以头脑灵巧。同时,“水稻种植往往促进分散的离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乔伊斯·怀特的语言),所以南方人对政治漠不关心。
个性更加突出。鲁迅先生曾说过:北方人的优点是厚重,南方人的优点是聪明,但厚重的缺点在于愚笨,聪明的缺点在于狡猾。从外观上看,北方人朝南好还是南方人朝北好。王国维对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评价是:“南方人冷漠隐逸,北方人入世热情。南方人好幻想,北方人重实践。”
林语堂下面这段话更能把握南北文化差异:“中国北方人习惯于简单朴素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喜欢吃大葱,喜欢开玩笑。他们是大自然的儿子。从各方面看,他们更像蒙古人,但比上海人和浙江人更保守。他们没有失去自己种族的活力。他们导致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据势力。它们也为描述中国战争和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东南边疆,江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习惯安逸,勤于修养,世故,心智发达,身体退化,喜欢诗和安逸。他们是圆滑但不发达的男人和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
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精明的商人,优秀的作家,也是战场上的懦夫,在伸出的拳头落在头上之前,随时准备滚到地上为父母哭泣。他们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家庭的后代,在金代末期带着自己的书和画过了河。
当时中国北方被野蛮部落入侵。从意义上说,北方文化像山一样崇高、庄严、淳朴、壮美,而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样婉约、温柔、细腻、飘逸、梦幻。这其实是同一种文化的两种异质性,就像一个勇敢大方的绅士和一个温柔美丽的女人,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家庭。中华文化如果以地域文化来详细划分,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包括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关东文化、荆楚文化、草原文化、岭南文化、青藏文化、巴蜀文化、滇滇文化、西域文化、台湾省文化。在本书中,我们将对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游览。
传统儒家文化的正脉发源于齐鲁大地。除了文化圣人孔子之外,早期的主要人物大多出现在这一地区,如孟子、子思、曾参、颜回、、子贡、曾、公冶长、袁先、傅盛、朱、孔融等。这一精英群体在齐鲁文化中产生并非偶然,而这一切只有在适合构建儒学的人文地理模式中才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