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由来
“潮汕”一词曾作为行政名词出现在广东省行政区划图上(1949至1952),现指受潮州文化影响的人文地理概念。潮汕地区,广东省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统称,位于粤东沿海地区,粤闽交界,与台湾省相望,是北回归线与中国大陆海岸线交汇的必经之地,是海西经济区的组成部分。
潮汕金山,海洋文化丰富的著名侨乡,享有“海滨邹鲁”、“海上名国”的美誉,是古今乘红头船远航海外的潮商的起源地。至今,潮汕人遍布粤、琼、港澳台、东南亚、澳洲、欧美等沿海国家,以勤劳、开拓、诚实、守信著称。他们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汉族之一。
在古代历史上,潮汕地区由揭阳县(秦汉)、义安县(晋南北朝)、潮州府/县(隋开帝十一年至清朝591)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归潮汕区、汕头区、汕头市管辖。1991年,潮州、揭阳三市脱离汕头,合称“潮汕地区”。他们同根同源,同宗同源,说一句“粘自己”,永远紧密团结在一起。潮州人也被称为潮州府人。
2013上半年,潮汕三市市长签署协议建立相关制度,开始逐步实施潮汕三市城市化,并讨论规划潮汕三市城际轨道的设想。2065438+2004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设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潮汕地区有了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