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口的历史名人,美食,河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越详细越好。谢谢~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代。但由于海南在古代是蛮荒之地,教育落后,在隋唐326年的历史中,海南没有一个举人,没有一个秀才。从宋代开始,随着儒学在海南开始确立,各类官办、民办学校逐渐流行,开始接收普通家庭的子弟,教育发展起来。同时,晚唐以来,众多朝廷流放中原文化,使得海南从宋朝开始历经元明清。在科举考试中,人才辈出,举人或进士不断涌现。据《古代海南岛简史》记载,从宋代到清代,海南共有767名举人,96名进士。其中宋代举人13,进士12;元代有两个举人,没有进士。明代举人595人,进士62人。清代有157个举人,22个进士。按县分,琼山县排名第一。全岛767名举人中,琼山县有358人,占46.68%。全岛96名进士中,琼山县有51人,占53.438+03%。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读书人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学生,可见苏东坡对海南古代文化的影响之大。宋代琼山郡的蒋堂佐是第一个被提拔的人,是宋崇宁二年(1102)被提拔的。相传苏东坡流放海南儋州时,蒋堂佐曾去儋州拜苏为师。师生关系融洽,书单交流频繁。姜是苏最喜欢的学生之一。蒋堂佐要去广州赶考的时候,苏东坡在他的扇子上写了两句诗:“沧海破,白袍始终。”“在两首诗上题后,苏东坡对蒋唐佐说,等你中了奖,他再把最后两首诗写完,并称赞唐佐有中州士人之风,并告诉他一定会考上该系。后来蒋堂佐真的成了海南第一人,打破了大旱。那时候苏东坡已经原谅北方了。蒋堂佐北上后,应该会尝试。我在汝州(今河南临池县)拜访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才知道东坡已经去世,于是苏辙写了一本关于姜扇的直书,完成了东坡的诗。在最后两句中,秦云说:“只有在几天后人们竞相看华丽的衣服,我相信东坡是有远见的。”流鼻涕的唐。
第一个读书人是傅阙,宋代儋州彰化人。他是大观三年(1109)的秀才。官至确定后,赴韶州、化州知州。
在上面提到的琼籍人士中,无论从学术思想、政治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程度来看,明代人士都比较突出。明朝在京师朝廷身居要职的人很多。比如琼山人邱浚,33岁的秀才。他曾是礼部官员、户部官员、文渊阁大学士。他进入了统治的最高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文学、历史、经济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被誉为“十五中国经济思想的杰出代表”;海瑞,琼山人,41岁中举人,南京都察院右都官员,南京吏部右侍郎。他一生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严惩贪官污吏。他是一位著名的清官,是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的守护神,被称为“南方的包公”和“海青天”。钟芳,今三亚市人,365,438+0岁,秀才。他是兵部的正式助理,也是住房部的右助理。他一生清正廉明,宽仁爱民,是当时公认的“岭南巨儒”。在海南古代文化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邱浚,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儿子钟允谦也考中了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知府。父子二人都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入阁,这在海南古代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因此被作为佳话代代相传。王红海,定安人,秀才,礼部官臣;王佐,临高人,20岁就中了秀才。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与邱浚、海瑞、张并称为海南四大才子。唐周,琼山人,365,438+0岁,秀才。他是御史府察院的右侍郎,又是户部的右侍郎。正史《明史》对他评价很高,称他为“岭南人之冠”。薛原,琼山人,28岁考中秀才,官至尚书兼兵部尚书。廖基,陵水人,35岁进士,从吏部到工部做官。
上面提到的琼济人,很多都来自文化村镇,书香门第。如邱浚、海瑞、郑都出生在著名的琼山府城;琼山马车出了唐周、唐亮、唐娟、唐周、汤姆;莫奎文、墨涛、莫绍德从定安南村出来;在儋州溆浦村游览了黄河汪清、黄海清和黄河照。
海南进士的人中有六对父子。他们是:唐周、唐亮、唐周和汤姆;钟芳、钟韵倩;黄先、黄宏宇;张宋岳、张忠秀;王和。
希望这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