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首先,概念辨析:
你说的应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民主思潮中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冲突。辛亥革命属于反封建斗争范畴,不包括在内。具体回答如下(这些都是优秀素材,请关注):
鸦片战争(1840-1842)
1,原因:
①根本原因: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很快,法国、美国等国家也相继发动了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幅员辽阔的中国。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毁鸦片)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英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在虎门销毁鸦片:
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开始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从英美走私贩手中缴获大量鸦片,在虎门滩销毁。英国政府闻讯后,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2.过程与结果: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和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王霞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把香港岛割给英国(领土)
②赔偿21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
(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关税)。
此外,列强还通过《南京条约》附件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单方面最惠国待遇、居住权和土地租赁权等特权。
4.影响
(1)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独立发展被中断。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扩大其在中国的利益。
②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改约。
2.流程:
①第一阶段:1856——1858,《天津条约》签订。
②第二阶段:1859-1860,圆明园被焚毁,北京条约签订。
3.内容:
(1)天津条约的内容
①开放10贸易口岸。
(2)允许外交部长驻京。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沿海和沿江港口自由航行。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大陆旅游、经商和传教。
(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开埠通商。
(3)将九龙分割给英国。
(4)对英法的赔款增加到各800万两白银。
4.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3)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始了旨在促进王朝复兴的洋务运动。
中日战争(1894-1895)
1,原因:
①根源: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基本国策。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势力强大,国内市场狭小,日本需要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于是制定了以侵华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
③导火索: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流程:
开始的象征:日本在朝鲜半岛丰岛附近的海面上袭击了清军航母,中日战争开始。
重要战役:平壤、黄海、辽东半岛、阿哈瓦。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领土主权);
(2)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白银(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
(3)开放重庆、沙市、苏杭为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军深入中国大陆,以重庆为最内侧);
(4)允许日本人在中国设厂(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影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关条约》所有条款中危害最大的)。
4.《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约。
(1)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了。
(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前奏是:三重干涉。三国指俄罗斯、德国和法国)
(3)巨额赔款增加了中国的财政负担,迫使其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四)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大陆。
⑤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第一,义和团运动
1,上涨原因:
①根源: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剧(反映了当时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②具体原因:山东、直隶地区洋教猖獗。
2.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3.口号:助清灭洋,1900春夏在京津形成高潮。
4.结果和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1)主观原因(根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原因: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打压。
5.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朝的改革运动。
(2)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1,原因:根本原因:19 20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结果:天津被占领,北京被攻占,《辛丑条约》签订。
3.危害: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于形成;
(2)巨额赔偿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3)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
在北京东交民巷建立“使馆圈”,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派驻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向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派兵;
惩罚在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
把丞相衙门改成外务省,排名在六部之上。
2.危害:巨额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的税收收入受到外国列强的控制。
“使馆圈”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从京津到山海关的广大地区处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支持义和团的官员受到了惩罚,外交部成立了。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标志着中国彻底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
第一,全民族的抗战:
(1)九一八事变:1931 08年9月18日,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C)实现两国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1,根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成就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央提交的《中美合作宣言》。这标志着第二次民族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四)抗日战争初期。
国民党——正面战场(优势地位):这一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四大战役: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太原会战。
* * *制作方——敌后战场(辅助阵地):创建抗日根据地。* * *生产党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二、日本的滔天罪行:
1937 65438+2月,南京大屠杀;1941河北冯润县潘家峪惨案;“731部队”等等。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1940,彭指挥,位于华北,是中国军队主动进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中国远征军:1945,在美英军队的配合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3)胜利:
1,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