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亡国战争。有人说,此战之后就没有中国了。

南宋祥兴二年三月十九日,元军大败南宋军。左丞相卢秀福背着末代皇帝赵敏跳海。杨和数十万军民葬身大海,南宋结束。

今天的雅山

这场决定中原文明未来的战争,在后世争议很大,其中有三个问题没有解释清楚。首先,南宋为什么要把剩余的军队全部集中在雅山?据史料考证,宋军曾在雅山以南的湛江水域附近驻军,应该在这些岛屿上抵抗过元军。但是,他们回到雅山,不仅与元军的追击方向相反,而且完全逆风。有人认为,在这个时候,南宋的将军们对战争的结果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知道宋军注定无法抵抗蒙古人。所以,在农村条件下,他们选择了退地防守。

泉州宋代船模

其次,南宋有近千艘战船,士兵二十多万,而蒙古军队只有两万艘战船,却只有四百艘战船。更重要的是,那是一场海战,蒙古人赖以取胜的骑兵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宋军不仅没有先天不足,而且有很大的优势,但最终还是被打败了。

在子渊看来,这个问题主要与军队的构成有关。在这场海战中,宋朝的20万士兵主要来自秦王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他们在战斗中混杂在一起,缺乏团结。更有甚者,南宋被蒙古人打败后,从浙江逃到福建,再逃到广东。跟随他们脚步的大多是败兵。他们的士气非常低落,他们非常害怕蒙古人,所以他们对战斗失去了信心。反观蒙古军队,两万多人,只有65438+万人左右。其他虽是汉、金、契丹、西夏等民族,但在战斗中形成了认同感,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不容小觑。

南宋流亡政权南迁路线图

第三,南宋军队将领张士杰指挥失误很多。既然此时南宋军队的补给都来自海南岛,自然要派重兵镇守河口。而张士杰把所有的战船都聚集在港湾,在狭窄的海面上作战,显然不利于南宋大量的海军军官,反而给了蒙古可乘之机。

那么雅山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事情还得从祥兴二年正月说起。张弘范率领的蒙古军队从三面围攻驻扎在此的南宋水师。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张士杰下定决心破釜沉舟,命令士兵将宫殿、房屋等地面建筑全部烧毁,不给蒙古人留下任何物件。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甚至采纳了曹骏在赤壁战争中的做法。数千艘船用长绳连成一条直线的“连环船”,末代皇帝赵敏的“龙船”位于船队中间。

元世祖忽必烈汗剧照

下个月,张弘范领兵强攻宋军战船。战前蒙古将领建议用火攻,前者拒绝。原因是大炮可以轻而易举地打乱宋军的队形,使他仓皇出逃,所以南宋舰队逃过了“被火烧”的命运。农历七月初七,张弘范将军队分成四队,分别驻扎在宋军的东、南、北,而张弘范亲自率军迎战宋军,趁着涨潮,北方军率先向宋军发起冲锋,却被击溃,无奈返回。

中午,张洪范率领的水师从正面进攻宋军,并吹响了金钟罩作为进攻信号。蒙古

突围成功后,张士杰听到了左丞相卢秀福的噩耗,他在生命的尽头投海自尽。他想重新尊重杨,以建立赵子孙的王位,并寻求在未来恢复他的国家。但在得知皇帝的死讯后,杨太后立即跳海。张士杰悲痛欲绝,将她安葬在海边。从此,她彻底失去了复辟国家的念头。不久之后,张士杰在平掌山脚下的暴风雨中淹死了。

“雅山之战”次年元朝版图

这场海战展现了南宋军民永不投降的战斗精神。虽然是穷途末路,但没有人退缩,守卫着雅山,用血肉之躯捍卫着大宋王朝。失败后都葬身大海,上演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悲剧。这场战役是宋元之间最后一场血战,也是蒙古人在宋朝疆域内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雅山之战后,当时的政治局势完全改变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同时,游牧文明取代了传统的农业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严重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使汉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