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400字
小时候的毕加索有很高的绘画天赋,却经常搞不懂“二加一等于几”之类的问题。为此,他成了同学们调侃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书桌前逗他:“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他们嘲笑毕加索的呆呆。连老师都觉得孩子智障,根本教不了。老师经常在毕加索的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述毕加索的“痴呆症”症状,邻居们也不再惊叹他的绘画天赋,而是私下里说:“你看那傻样,只画几幅画有什么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个傻逼。
面对流言蜚语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一直坚信,儿子虽然不识字,但绘画天赋极高。毕加索的父亲对孩子有着真正的理解和欣赏。他对儿子说:“不懂算术不代表你没用。你还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脸,找到了一些自信。果不其然,毕加索似乎总能毫不费力地画出辉煌的图画,渐渐忘记了自己在作业上的“无能”。
在父亲的支持下,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在绘画的世界里找到了快乐,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2.齐白石学艺术的故事。
齐白石是中国现代画家和篆刻家。但他曾经是个樵夫,业余时间只学习绘画和篆刻。27岁时,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1889春节期间的一天,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一个绘画题目,要他画一个横十字架。工作结束后,胡沁源非常惊讶,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诗宋词,指导他看小说。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经常读书到深夜。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学习,齐白石背了300首唐诗,研究了许多古代温韬,浏览了许多古典名著。他的诗也很独特,有唐风宋骨的韵味。
胡沁源从“立意”和“用笔”的基本功开始教齐白石,还把他的古今名画借给他看。齐白石睁大了眼睛。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他被那绝妙的笔法折服了。他博采百家之长,画技突飞猛进。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在老师的示范下,他刻苦练习书法和篆刻。短短几年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成为举世闻名的书画家。
3、徐悲鸿励志画。
有一天,一个留学生粗鲁地对徐悲鸿说:“徐老师,我知道大杨很看重你,但不要以为进了大杨的门就能成为画家。”你们中国人就算上天深造也成不了人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他知道人们的无知和偏见不是争论就能改变的,还得用事实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
此后,徐悲鸿更加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马,日夜不停地奔跑,勇往直前。
那个外国学生看到徐悲鸿的作品感到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躬说,“我承认中国人很有才华。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文来说就是‘目不识泰山’。”
4.瞿秋白的机智。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是商务印书馆元老高的女儿高君珍。婚礼采用了当时最时尚的“文明结婚”仪式。
按照礼仪,结婚者的双方父母必须在结婚证上加盖私人印章,以示忠诚。婚礼前一天,郑振铎想起母亲还没有印信,便写信请瞿秋白代为处理,以备不时之需。当天收到了瞿秋白的回信,但没有信笺,只有一张“秋白篆刻润格”,上面写着:“石印每字两元,一周可领一次。限时派遣,加倍点缀。边段不算字数,差不多两元。牙印、水晶印、青铜印分别论述。”郑振铎一看,以为是瞿秋白忙得没时间刻的借口,就让别人刻急了。
第二天早上,婚礼即将开始的时候,有人送来了一个红色的结婚礼包,上面写着:“珍多先生和君珍女士喜结良缘,礼金50元。瞿秋白。”婚礼包里没有现金或礼券,只有一个三方石天印章。一方是郑夫人的;其余的是新娘和新郎。郑夫人单章略大,新郎新娘合为一对,边节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和高俊珍,都是福建省昌乐县人,一语双关。
三章精致典雅,主人欣赏完剧才明白“五十元一礼”这本书的道理。原三章刻12字,点缀应为24元;双倍派单,是48元;边币2元,故名“五十元为礼”。瞿秋白的意外之喜给高正的婚礼增添了特殊的节日气氛,一时成为佳话。
5.周星驰不怕丢人。
周星驰从香港电台艺人训练班毕业后,并没有马上得到表演自己喜欢的节目的机会,而是被安排接替好友梁朝伟,担任儿童娱乐节目《四三零班车》的主持人,该节目于下午四点半开播。周星驰在这里待了六年。这对于一个立志成为伟大演员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这期间,周星驰看着梁朝伟接手电视剧和电影,很快就红了。然而,他是一个他不喜欢的儿童节目的主持人。没有人为他鼓掌,他却不得不忍受别人的冷漠和歧视。一个电影界的老大哥在公开场合说自己“活得像条狗”,一个娱乐圈的大姐说自己“永远不会红”,一个好朋友说自己“整天做白日梦,幻想自己成为大明星”。更尴尬的是,有报纸评论周星驰只适合做少儿节目主持人,不适合做演员。
面对种种屈辱,周星驰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反而认真地把报纸上的报道剪了下来,贴在自己床头的墙上,激励自己,发誓要开始伟大的事业。后来,众所周知,周星驰凭借“无厘头”的表演,成为拥有无数粉丝的喜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