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镇的历史文化
黄江镇梅塘区人口5000余人,主要姓氏有陈、李、黄、翟等。广东南雄珠玑巷(因此得名梅岭)是他们的“祖居地”。南宋末年,河南官员为了躲避元军的铁蹄,定居南雄。为了怀念家乡,巷子改成了和第一都城开封城的“诸暨巷”一样的名字。后来,诸暨巷的居民沿长江南下,一路苦不堪言。最后,他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成为广东许多民族的祖先。他们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村庄来繁衍后代。黄河梅塘区的先民是明末清初从东莞的长安、白马迁到这里的。几百年过去了,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民风淳朴。风土人情以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融合为特征,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尊老的生日习俗。鸡啼岗黄氏宗祠位于东莞市黄江镇鸡啼岗村太平围与丁头围交界处。祠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五开间,三横梁,一、二开间左右各有两廊。宽度为17.39米,深度为35.49米。祠堂建于明朝中后期,民国二十一年黄后人重修,2001再次重修。上世纪70年代以前,他做过鸡啼岗小学,改革开放初期,他做过毛纺厂。现在它是一个老年人的地方。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黄家族史和岭南地区明清古建筑史具有重要价值。
龙田图书馆位于东莞市黄江镇梅田社区梅田村三组北路。图书馆坐东向西,是三开间两横梁的砖木结构。宽度为10.8米,深度为19.4米..图书馆建于道光初年,2007年重建。解放前是私立学校,解放后是合作社,现在是商住娱乐场所。对研究明清科举制度和古建筑史有一定价值。
梅塘天后宫位于东莞市黄江镇旧村南,坐北朝南。正殿是天后宫,建于清朝。它有两个入口,两个走廊和三个开间的布局,砖木结构,提梁梁框架,硬峰和龙船脊。宽9.4m,深19m。1985重建天后宫时,在其周围修建了两座平房、一座六角亭和一座三层建筑,包括玉皇殿、城隍殿、观音殿、文武殿和八仙庆寿殿,命名为梅塘天后宫。建筑布局完整,保存完好。天后宫内供奉着“天后袁俊”、“转太师”等神灵,香火旺盛。该文物遗址对研究岭南地区的古村落历史和宗教民俗有一定价值。
黄荆坑客家古建筑群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黄荆坑村中部。村子依山而居,坐西向东,车行道呈5纵8横方向排列。由祠堂、民居、小巷、池塘、水井组成,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这个村庄有一个东门和一个南门。在东门楼的左侧,有一座“启伯碑铭”碑。该村布局完整,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民居屋檐上的灰塑样式很多,做工精致。部分塌陷严重,巷道杂草丛生,大部分房屋空置。该建筑群是典型的清代客家建筑,对研究客家民居和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