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墨子的历史地位。
秦汉时期,墨家已经衰落。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以儒教为主体,兼容道释的传统文化。然而墨家却销声匿迹,淡出了历史舞台。
墨子出身于下层社会。他本来就是儒家培养的。后来因为对礼教所强调的繁文缛节和丧礼不满,产生了怀疑,于是“用夏政治代替周边道路”,强调要学习大禹勤俭节约的精神。因此,他脱离了儒家“君若用之,则富贵也”的思想,创立了墨家。墨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广泛收徒,一般有上百名弟子。
儒家和墨家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学。当时有“不入儒家,必入墨家”的说法。先秦时期,儒家和墨家是对立的。战国后期,墨家的影响力甚至在儒家之上。
墨家也算是中国最早的民间社团,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其最高领袖被称为“大亨”或“贵人”,墨家所有成员都自称“墨家”,所谓“墨子门下皆勇士”。
翟墨可能是第一代“大亨”。巨人是上一辈任命的,代代相传,在群体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墨子服180人,可使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制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宗旨,“洞席不温,墨不骤”,尤其苦练,“短褐衣,藜麦之汤,得之则夕得”,“固守脚跟,利天下而行之”。“穿着裘棕色衣服,跟帮会似的?(草鞋)伺候,日夜操劳,苦极”,生活苦不堪言。墨客可以“去汤和跳刀锋,死不回头”,意思是至死不回头。墨家之间搞辩论的,称为“墨家之辩”;搞武术的叫“莫夏”。墨人必须服从巨人的领导,纪律严明。相传“墨人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罚。”就像一个巨大的肚子?他的儿子杀了人,虽然得到秦惠王的原谅,但他仍然坚持“杀人者死”的“墨人之法”。
按照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为官的墨家,必须贯彻墨家的政治主张;不行的时候我宁愿辞职。另外,做官的墨家要把自己的薪水捐给集团,这样才能“分享财富”。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总之,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很强的社会实践精神。墨家吃苦耐劳,严于律己,以维护正义和道德为天职。墨客大多是知识渊博的工人。
战国后期分为两个分支:一个侧重于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称为“后墨学”(又称“后期墨学”),另一个在秦汉时期转型为游侠;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分成三派。例如,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相日赤、相夫和邓玲。
但是战国末期以后,墨家已经开始衰落了。到西汉时,墨学在汉武帝以后基本消失,这是由于尊儒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学本身并不是人人都能接触到的艰苦训练、严格的规则和高尚的思想。王中曾为墨子说好话,被翁方纲称为“名教罪人”。清末孙诒让撰写的《墨子注》是墨子校勘的代表作。
近代以后,墨家思想被一些人认为与现代社会主义和* * *生产主义有相通之处。
墨学在六朝以后逐渐失传,正统十年(1445),张雨初下令将墨子刻入道藏。现代流传下来的墨子只有五十三篇,而这几页因为被编入道家著作《道藏》而得以保存。王的《墨子》一书分为内外两部分,他有一卷《墨子图说》。
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胡适首先将《墨子》五十三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七篇,从“亲学者”到“三辩”,都是后人伪造的。第二部分:三上仙,三,三全爱,三不攻,二喜庆丧,三天庭录,一明鬼,一,三飞天命,一飞。第三部分:上下经,上下经,大曲,小曲,都是庄子后期的作品。第四部分:《庚戌》、《归依》、《孟珙》、《陆问》、《公伯》五篇,是墨子生平言行录,相当于《论语》。第五部分:从《备城门》到《杂守》,十一篇皆记为墨家守城御敌之法。
墨家逻辑是墨家的一种逻辑,主要以三物论为代表,分别是理、理、类。《墨家论辩》是阐释墨家逻辑的主要著作。
近代大量学者研究墨家经典,发现它几乎涵盖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胡适说:“墨家讲究知识、经验和推论。看《墨辩》中关于光学和力学的文章,可以看出墨家学者确实可以做很多实地实验。这是科学的精神,也是墨家的贡献。”墨家称推理为“说”,经典说:“说得明白”;《夏静》说:“如果它发生在它发生之前,就说它是被推动的。”在《小曲》中还提到了推理的七种形式:或、假、效、创、窘、助、推。墨子经常批评儒家回答不相干的问题。墨子问儒家:“为什么好玩?”他回答:“开心就好。”墨子批评说:“今天我问:为什么是一个房间?岳:冬天冷,夏天是夏天,我觉得男女是有区别的。然后儿子指责我是房。今天我问:你为什么快乐?岳:开心就开心。是的,裘德说:为什么是房间?岳:房以为是房。”。
墨子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力学、几何、代数、光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是同时代的哲学家都无法企及的。莫箐提出了“端”、“尺”、“面积”、“孔”等概念,大致相当于现代几何中的点、线、面、体。墨家在科学上的成就得到了许多学者的称赞。李约瑟指出:“如果墨家所遵循的路线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已经产生了欧几里得几何体系。”蔡元培认为:“墨子是先秦时期唯一的学者。”
这个学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尚贤和尚同是墨子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的基础,这种平等的思想直接冲击了宗法制度。
他还提出“天下有义,必有乱”,要“共天下之义”,即要制止天下之乱,必须选举有才能的士、臣、医、帝加入天下,以利全民,始害之。这就是“尚同”。
墨子的功利主义与杨朱的“为我”大相径庭。他说的不是利己,而是普惠。这种建立在理想国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是墨子的基本道德观。
墨家代表小工薪阶层说话,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墨家反对剥削,提倡劳动。提出“靠实力的人活,不输实力的人不活”,不干活的人不能“得实”
墨子政治观和道德观的基本核心思想是墨子提出的“兼爱”,而“兼爱”是墨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不攻、省钱、省葬、不乐等其他观念也是由此衍生而来。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基本概念的改造。墨子主张“兼爱”,也就是说不分青红皂白地爱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论墨家的现实价值,比如借鉴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相爱,互相帮助,突出互利互助的精神;如果从墨家的“尚贤”思想来看,这个“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才,这种道德价值取向对鼓励人们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圣人有积极作用;如果借鉴墨家的“节俭”思想,还是中肯的,值得提倡。
墨家可以和巅峰时期的儒家抗衡而不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