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壮族人口众多,却很少听到壮族的历史记载?
壮族起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中记载的“Xi瓯”和“骆越”,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居住在南方。
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至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1965 10 6月12日,根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通”改为“壮”。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总人口为16926381。
扩展数据:
相信
壮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壮族人信仰的神很多,崇拜的神有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神、始祖神等。
魏晋以后,随着道教和佛教传入壮族地区,壮族的宗教信仰体系在它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原始墨家学说为主,道教和佛教融为一体,信仰多神的“宗教”,出现了半职业的教士石公。
老师有比较完备的宗教规矩和组织,但是没有道教那么严格。他们的职能是为人民祈祷和驱鬼,为神服务。所实施的法律行为具有巫、道、佛的特征。同时,汉族道教的正仪、太乙也流行于壮族地区,其神职人员以壮语颂众,因专事念咒,很少懂经,故在民间又被称为“南徐先生”。
道公虽然遵守道教的教义和教规,但也通过壮族当地的宗教文化转化为方士。道士没有固定的寺院,大多以设坛、办班的形式举行临时性的祭祀活动。除了道教特有的,还加入了佛教和当地的壮族神灵。
佛教对壮族社会的影响很小,因为它的教义和规则,如极乐世界,禁欲和素食,与壮族的价值观和习俗相矛盾。
壮族地区虽有零星的佛寺,但规模和僧尼数量远低于中原地区,其信众多为居住在南方的汉人。
即便如此,佛教的一些教义和思想,如积德行善、乐善好施等,还是得到了壮族人民的认可,甚至体现佛教生死轮回学说的“前世不修行”一词,也成为一些壮族妇女自责的口头禅。
19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和天主教相继传入壮族地区,并在壮族地区的一些城镇建立了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堂,发展信徒,但影响主要局限于部分城镇居民。
规定饮食
壮族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大米自然成为壮族人的主食。做米饭有很多种方法,蒸、煮、炒、炖、炸。各种米、米粥、米粉、年糕、年糕、粽子、汤圆是壮族人日常喜爱的食品。
如果与其他材料混合,可以制成许多更美味、更营养的食物,如八宝饭、八宝粥、竹筒饭、南瓜饭、“彩色糯米”等。生活在干旱山区的壮族人,由于不适宜种植水稻,以玉米为主食。
壮族人喜欢吃水产品、鱼蛤、螺蛳,这些都很少见;山里的蘑菇、蝉、蛇、鸟兽也是壮族人的日常美食。
嚼槟榔是壮族的传统习俗,广西龙州等地的壮族妇女至今仍有此嗜好。在一些地方,槟榔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
建设
壮族的房子大多和当地汉族的房子一样。桂西南和桂西北的壮族村落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民居形式“甘兰”,又称“马兰”。有两层,一层住人,另一层放牲畜和杂物。
这种住宅形式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住宅特色,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其具有适应南方山区地形气候,防止毒蛇猛兽侵扰等优点,一直延续到现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保、靖西、巴马等地的房屋已向现代居室方向发展,采用砖石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但仍有部分房屋保留了干柱的基本特征。
龙胜自治县龙脊壮族聚居区的“甘兰”建筑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
百度百科-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