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技术的发展历史
ABS技术由英国霍纳·摩尔于1920年开发并获得专利。早在20世纪30年代,ABS就已经应用于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现在装配在汽车上的ABS是电子控制装置,只能按照编程的程序机械地执行动作。如果司机不了解ABS的作用,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制动时,ABS可以防止车辆失去转向能力,起到控制车辆制动状态的作用。然而,在转向中起根本作用的是驾驶员。当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猛踩刹车踏板时,突然扭动方向盘(很多没有经验或惊慌失措的人的本能动作往往是扭动方向盘)。如果车辆没有配备ABS,制动系统锁死,对方向盘的过度反应就不起作用。此时,驾驶员无法通过方向盘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但是,如果安装了ABS系统,使驾驶员可以控制方向盘,在恐慌情况下对方向盘的过度反应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由于突然扭动方向盘,汽车会突然打滑,造成事故。
美国公路安全管理协会(NHTSA)认为,安装ESP可以极大地帮助司机控制车辆。ESP(电子稳定程序)包括ABS和ASR,是这两个系统的功能延伸。可以防止刹车时车轮抱死,起步时打滑。ESP不断检测车辆的行驶状态,遇到紧急情况会快速反应,通过液压调节器调节各个车轮的制动压力,干预发动机的牵引力,从而降低车辆的侧滑危险。研究表明,ESP可以减少50%的交通事故。
ABS虽然不能让汽车达到完美的安全状态,但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ABS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被列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划的第一项。作为现代汽车的关键技术,ABS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政府制定了关于车辆安全的强制性法规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的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重型车辆和大客车应首先安装电控ABS。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也规定了必须安装的车型和时间。规定总质量大于12000kg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kg的带挂车的货车和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必须安装ABS。
国内从事ABS研究的单位和企业很多,如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公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山东重汽集团等。其中,山东重汽集团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重庆公路研究院为中型轿车开发的气动制动FKX-ACI ABS装置已通过国家技术鉴定,但对各种制动情况的适应性有待提高。清华大学开发了适用于轻小型汽车的液压ABS系统,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致力于汽车液压ABS系统的研究,并分别取得了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