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经济风暴?具体情况
第一阶段:65438+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下跌17%,外汇等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尼盾和马来西亚林吉特成为国际投机者的目标。8月,马来西亚放弃了捍卫林吉特的努力。一直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了冲击。尽管印尼是最新一个被“感染”的国家,但却是受影响最严重的。10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转战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目标直指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台湾省当局突然放弃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港币和港股市场的压力。10月23日10,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626,5438+0.80点,跌破9000点关口。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攻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升至10000点。然后,11年6月中旬,东亚的韩国爆发了金融风暴。17年6月,韩元对美元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 1。21,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65438+2月13日,韩元对美元汇率跌至1 737.60: 1。韩圆危机也打击了在韩国大举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结果,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了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达到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实施印尼盾与美元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度,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和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威胁要撤回对印度尼西亚的援助。印度尼西亚正处于政治和经济危机中。2月16日,印尼盾兑美元汇率跌破10000: 1。受此影响,东南亚汇市再次掀起波澜,新加坡元、马来西亚元、泰铢、菲律宾比索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一致,东南亚货币市场才暂时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让与之息息相关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美元。5月和6月,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逼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确定,亚洲金融危机继续加深。
第三阶段:65438+1998年8月初,在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国际炒家对香港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恒生指数已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报复,金管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收国际炒家卖出的港元,稳定外汇市场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战,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实现再次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一败涂地。17年8月7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年内将卢布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扩大至6.0 ~ 9.5: 1,推迟偿还外债和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导致俄罗斯股市和汇市大幅下跌,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和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极大地伤害了在俄罗斯股市投入巨额资金的国际投机者,并导致了美国和欧洲股市外汇市场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的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处于困境。1999,金融危机结束。
65438到0997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多。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可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热钱的冲击。目前,全球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投机者一旦发现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就会立即通过投机攻击那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牟取暴利。(2)一些亚洲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为了吸引外资,他们一方面维持固定汇率,另一方面扩大金融自由化,这给国际投机者提供了机会。比如泰国在金融体系还没有理顺之前,就在1992解除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得短期资本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投机者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这些国家长期使用外汇储备弥补赤字,导致外债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国内外汇储备不足以弥补时,该国货币贬值是必然的。
内部基础因素包括:(1)透支经济的高增长率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足时,为了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借外债来维持经济增长。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顺利,到90年代中期,亚洲一些国家已经无力偿还债务。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的泡沫只带来了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坏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太容易了,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不良资产马上扩大。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系不成熟。一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尤其是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系,尤其是监管体系不健全。(3)“出口替代”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模式是许多亚洲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有三个缺点: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成本会增加,出口会受到抑制,造成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第二,当这种出口导向战略成为很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相互之间的挤压;第三,产品的逐步进步是继续实施出口替代的必要条件,单纯依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高速增长后,并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民族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资本流动性增强、危机难以防范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系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高科技产品和高科技本身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渐向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组装工作,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可以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垄断高价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是有利于金融强国的。
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仅是一件坏事,而且是一件好事,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了机遇。由于改革和调整任务艰巨,这些国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经济。但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在克服了内外困难之后,亚洲经济形势的改善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1997 19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又一次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出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包括很多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出来的成熟的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模式。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很多问题,需要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建立新的金融法律和组织形式的问题。这本书试图在这个领域做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在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后纸币本位制未实现的情况下,摆脱新形势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系和企业间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百年经济问题,包括:(1)企业债务负担、银行坏账、频繁的金融和债务危机;(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繁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4)通货膨胀与社会经济交织,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往往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增加了企业破产率和频繁的企业兼并活动,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引发了许多国际经济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最深层次原因是货币制度不完善,对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间交易活动的新机制没有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企业交易结算的权威中介体系——全国企业交易中介结算体系,解放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条,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坏账基础,从而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也会有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也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兼并,增强企业的稳定性。此外,还将创新国际结算方式,改革国际货币的使用。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治理经济问题,而是对纸币体系严重缺陷的修正,是货币供应和流通体系的创新,是金融体系的重大变革。而且这种变化给经济运行机制带来了很多调整。
亚洲金融风暴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1.股票市值下跌了20%到50%。
在1997 10至1998 10期间,除中国外,所有亚洲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股市的大幅下跌。日本和台湾省下降20%左右,其余均超过40%;马来西亚下跌超过50%。国家和地方在短时间内资产流失超过40%,确实令人震惊。
2.外汇市场的价值也已经贬值。
金融风暴之后,各国、各地方的货币纷纷下调。除香港联系汇率外,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国除外)的货币都贬值了30%至80%。印尼贬值幅度高达340%。这些都对整体资产价值造成了巨大打击。
3.贬值后,出入口不升反降。
一些决策者,特别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认为,贬值有助于进出口竞争力,刺激经济复苏。但事实恰恰相反。1998的预测显示,除印度外,所有国家和地区均为负增长。预计出口下降5%至10%。而且入口也大大减少了。除台湾省和香港仅下跌6%至10%外,其余跌幅均超过12%。泰国和印尼大幅减少了30%。说明贬值不一定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只能延缓出口。
4.经济前景都出现了相当大的负增长。
导致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突然从高速增长转为负增长。除了中国、印度和台湾,无一幸免。韩国、马来西亚、泰国预估负增长6%-8%;印尼可能出现18%的显著负增长。
5.失业越来越严重。
当整体经济出现负增长时,失业问题肯定会恶化;在受金融风暴影响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失业率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以上。表5显示,除台湾省和新加坡能保持在4%以下外,其余均在5%以上;据估计,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失业率飙升超过10%。
6.工资和房地产价格下降
由于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雇主趁机降低工资,减少成本。比如香港工资普遍下调1-20%。同时,由于消费能力减弱,销售市场不佳,用户无法负担高楼价或租金。因此,房地产价格和租金也下降了。香港的情况尤其严峻,房价下跌了30%。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的直接影响
1.社保基金的投资回报遭受了巨大损失。
退休保障,尤其是个人账户形式的公积金制度,积累了庞大的社保资金;有关当局必须设法投资保值增值。然而,投资往往带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在股票和汇率市场,价值波动很大。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导致股市和汇市大幅下跌,这将使许多社会保障基金遭受重大损失。试着在这里看看香港的情况。
由于香港已决定发展强制性私人公积金,这里将分析其可能受到的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全球金融风暴几乎每十年发生一次。投资回报一定要定期分析,不能断章取义的用某个高峰期来估算。比如上次股灾是1987,就不适合用1983来估计。只有在股灾之后,再投资一次大股灾,比如97年,才能更准确的估算出真实确定的投资回报。
就目前的强积金草案纵容高风险投资策略,允许100%的资产投入股市。即使最近一年100%的资产投入股市,也只是以目前香港金融风暴的影响来计算(如果用东南亚的情况,灾难会更大)。一旦出现问题,那就严重了。
在过去十年的投资周期中,香港私人整体养老基金的平均年回报率仅为6%(假设股票亏损30%)。这一估计低于8.8%的年均通胀率。换言之,强积金草案的高风险投资策略很容易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
回应1997,强积金办事处只损失了7%的投资回报;但参考香港上市公司10家族的资产变动情况,可以看出1997大部分亏损幅度在30%-50%之间,可见作者的估算是准确可信的。换言之,私人强积金的高风险投资策略经不起金融风暴的冲击,令市民蒙受重大损失。
如果用土地基金的审慎投资策略(即30%股票,40%债股,30%现金放在银行),即使遇到同样的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从1988到1997的周期平均年收益率粗略估计为9.5%(假设股票亏损30%)。换句话说,相对于年均8.8%的通货膨胀率,它仍然可以保值,增值更少。但按照6月底1998的最新结算,土地资金的投入也难以保值。由此可见亚洲金融风暴的杀伤力。我相信亚洲大多数采取公积金制度的国家,他们的资金会损失惨重,严重削弱他们的回馈能力。
2.失业人数增加,缴费的员工减少。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大多数国家的失业率达到10%。这意味着有1/10的员工无法缴费,其雇主的缴费也会相应流失。那么缴费总额一定是损失了当年的1/10基金。如果这些情况持续三年,情况会更糟。因为大多数国家的估计很少预测失业率会达到10%以上,这就会造成整个社保基金的精算有偏差,甚至影响其财务稳定性。
3.工资下降,缴款额减少。
避免失业的雇员很可能会被他们的雇主降低工资。由于经济不景气,失业人口越来越多,雇主会借机降低工资,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工资下降,自然在缴费率不变的情况下,职工和用人单位双方的缴费额都会相应减少,导致社会保险总额减少。当然,这会影响其财务稳定性。
4.企业困难加大,核销和拒付增多。
由于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会倒闭、裁员、降薪或外迁。这样一来,企业的缴费和支付部分就减少了。还有的企业勉强维持运营,但是很难兼顾员工福利,所以削减员工福利。当然,社会保障福利首当其冲:自愿的企业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将被取消或削减;国家立法规定的社会保障计划可能无法应付;不缴费比例会相应提高,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的财务稳定性。
5.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和社会援助的财政负担增加。
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自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增加,直接增加了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导致财政负担增加。此外,由于失业保险一般只提供6个月至1年的保障,领取后仍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只能求助于社会救助。西方国家的例子可见一斑;例如,在英国和荷兰,失业者获得社会援助总额的40%至60%。目前香港的失业人士接受社会援助,占社会援助个案总数的65,438+00%以上,而且正在向西方的情况发展。这给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启示
1.社保基金不应该投资股市。
从表1到表6的分析结果来看,投资股市风险极大。即使按照国际惯例限制投资股市30%以下,后果也和香港土地基金一样,难以承受金融风暴,会出现亏损。所以社保基金不应该投资股市。最近,美国秘密对冲基金的非法做法也暴露了其缺点和风险,造成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损失,对国际银行体系产生了连锁效应,导致美国政府的干预和拯救。我相信,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监管方法,这种隐蔽而危险的投机集团会继续每天在背后操纵金融市场。对于以社会保障为目的的社保基金来说,确实不宜冒这些风险,以免伤害参保人的福利。
2.社保基金要投入到社会服务和基本建设中,既能保值,又能创造就业机会。
社保基金不投资股市,可以转投社会服务和基本建设。不仅稳定,而且有很大的越界经济效益。目前,许多亚洲国家没有根据政策规划提供足够的服务来满足不同目标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创造就业机会,雇用人员,立即提供服务。
投资社会服务增加就业机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为很多低技能的中年人提供就业机会。在正常情况下,低技能的中年人,无论男女,都更难与年轻的有技能的人竞争就业机会。与此同时,这些老年人接受技术培训和提升技能的难度更大。而社区服务,如个人护理、家政帮助、家居维护等便民服务,则相当适合中年无技能人群。因此,建立这些社会服务是必要的。
在更高的层面上,公共住房、教育和医疗等社会服务的发展将创造更大规模的就业机会,解决失业和减少贫困。让我们以香港的情况来说明这个论点。
目前有超过654.38+0.5万人申请公屋。如果香港特区政府坚持每年兴建5万个公屋单位,将大大减少轮候册,缩短轮候时间;并能满足香港未来人口增长,达到800万人。除了快速满足住房需求,其创造就业和功能效应显著。建造公共住房可以给建筑业带来生意,雇用建筑工人;人搬进去,需要装修设计,添置家用电器,家居用品,杂物等。,这将产生连锁经济效益,使整个销售行业和百货业繁荣起来,自然增加就业机会。公共住房区的大型购物中心将增加零售业的发展。
同样,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新建和增加现有的小学和中学。目前教工办公室非常拥挤,老师很难充分发挥自己帮助学生的能力。目前师生比过大,需要减少每个班的人数来增加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同样,改善医疗设施也有同样的效果。现在报纸上经常报道医院床位不足,经常需要帆布床;医院人手不足,尤其是护士和护理人员。有必要增加地区医院的数量,招聘更多的医务人员,以维持和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更多的医院,增加医疗技术设备,雇佣更多的人,将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整体社会服务的发展,不但会改善社工服务、教育、房屋和医疗设施及服务,更能满足市民的需要,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也许决策者会问:投资社会服务建设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并以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建设为例进行分析。“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希望他们能在10到20年内,用自己的经济收入,拿出家庭收入的20%到30%来买这样一套房。而到北京郊区县附近的北京地段:每平方米2000元到4000元就可以买到商品房。如果按照北京市政府规定的购房成本价1997,那么在城市周边郊区的楼房每平方米大约是1450元。以50平米的小房间计算,成本为7.25万元。如果25年缴纳,平均每个月要缴纳到240元,就像交房租一样,占目前三口之家1200元平均收入的20%。如果定为25%,中下层每月出资300元,那么就有60元或者20%的利润。可见,投资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可以保值增值,也可以带来相关的社会经济效益。
3.要把基本保障放在首位,保持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股票市场的市值降低了。我相信很多社保基金都亏了20%以上。更有甚者,会影响基金的财务完整性。因此,社会保障金额水平应维持在较低水平,保障基本需求;不应该为了保护中产阶级而过度扩大。这将使社会保障基金保持稳定,即使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也将确保充足的融资,将有足够的资金为有基本需要的人提供社会保障付款。换句话说,在世界金融体系改革完成之前,甚至之后,恐怕很多隐藏的组织,比如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会借机炒作。“维持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以保障基本需求”的政策应成为一项长期国策,不应修改。即使国家经济蒸蒸日上,也不宜提高保障额度的水平。一方面可以避免金融风暴等突发性破坏,同时可以将丰富的资源用于社会服务型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可以维持公民的工作动力,不会因为社会保障水平高而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不应设立失业保险,造成财政负担。
是否应该建立失业保险经常成为政策变化的争论点。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其后遗症明显导致了大量失业。除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省的失业率还能保持在5%以下,其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接近10%或以上。为这么多失业人员提供基本失业保险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在经济低迷、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一下子拿出这笔钱,对政府财政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以避免设立失业保险是合适的。为了保护失业者,社会救助可以用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以确保他们不会落入社会安全网。这种社会保障安排将更适合应对金融风暴等危机。
事实上,一般来说,西方国家的失业保险安排是为失业者提供6个月至1年的失业保险福利。如果他们届时找不到工作,他们只能通过申请入息审查来转移社会援助救济,以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因此,如果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就没有必要为有一定资产储蓄的失业人员提供过渡性失业保险。
即使在没有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给所有非自愿失业人员,包括那些有一定资产储蓄的中产阶级失业人员提供失业保险福利,也会造成很多后遗症。
(1)失业保险财政容易出现赤字。1986建立失业保险以来,由于失业人数增加,1992的失业保险支出达到了历年总和;1994的失业保险支出是前7年的1.2倍;一些地区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剩下的基金只能维持2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生活,但据预测,从1995年到2000年,由于企业破产、辞退,职工人数将达到18万,平均300万。失业保险基金增加10倍可能还不够(《中国再就业工程实施指南》,1998)。
(2)失业保险制度名下有各种费用,包括医疗费、丧葬补助费、亲属抚恤金、生产自救费、管理费等,难以监管和审计。因此,建议成立一个由雇主、工人、工会和公共组织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组织,其有效性有待确认。
(3)目前适用范围仅限于国有企业。如果推广到各种企业制度,打破城乡界限,将比包括6543.8+0.2亿乡镇企业职工在内的几亿人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件事是否能做还值得怀疑。
更可行的办法是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失业者提供一张“安全网”,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相关资源可以作为再就业服务基金,提供职业培训补贴,鼓励人们提高技能,为换工作做准备,找到工作,在生产中自助。这比设立失业保险要好。事实上,目前我国国家政策也是把失业保险的救济功能放在首位。所以,化繁为简,不如选择最低生活保障和职业培训补贴更直接有效(详细分析请见莫太极等人著《香港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2000年,中国劳动出版社)。
5.将贫困线确定为社会救助的安全水平。
没有失业保险,就要有一个合适的社会救助体系。然而,许多社会援助制度随着政治争端而改变,未能有效地提供适当水平的保护,以满足最无力自助者的需求。更有根据的做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一个官方贫困线,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保障基金,以社会安全网的形式成为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保护公民。这将有效地照顾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并确保社会稳定和维持良好的法律和秩序。
参考
1李主编,1998,《第二次冲击波——从东南亚金融风暴到全球经济大变革》,贵州人民出版社。
2姜建清主编,1998,《海外金融潮述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