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鹅带绦虫病

鹅带绦虫病是雏鹅和中年鹅小肠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当肠道内聚集大量蠕虫时,可堵塞肠腔,破坏和影响鹅的消化吸收,吸收营养,分泌毒素,从而阻碍鹅的生长发育,降低其产蛋性能,甚至造成大量死亡。

(1)病原与感染绦虫是一种白色、扁平、有条带、分节的蠕虫,主要是披带绦虫。当肠道内聚集大量蠕虫时,可机械性堵塞肠道,从而影响鹅的消化吸收,并可分泌毒素和代谢产物,对鹅的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该病多发生在夏季和春末放牧季节,是地方性的。(2)临床症状绦虫对鹅的危害主要是吸收营养、产生毒素和机械刺激。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鹅的感染程度、年龄和身体抵抗力。主要感染青年和中年鹅(5日龄至5月龄鹅)。鹅感染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口渴增加,粪便稀而臭,起初为淡绿色,后为淡灰色,有时便血,混有粘液,内含长短不一的虫体孕卵段。幼鹅发育不良,瘦弱,孤立无援,嗜睡。病鹅常出现神经症状,如走路不稳,运动时歪脖子,仰卧或侧卧时蹬脚,反复发作,因极度消瘦而死亡。(3)防控措施在本病流行地区,每年春夏定期对1 ~ 2月龄鹅进行虫卵和蠕虫检查,然后进行驱虫。虫体和虫卵的检验方法如下:收集鹅粪,放入500 ~ 1000 ml的量杯中,加入清水,用玻璃棒搅拌几分钟,然后静置10 ~ 15分钟,弃去上清液,重复数次,取出底部沉淀物,放入平皿中,肉眼可见虫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鸡蛋。消除中间宿主。在被污染的池塘里,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把水擦干一次,杀死水中的独眼巨人。及时堆积鹅粪,堆积发酵杀卵。此外,应消除传播源。

用以下方法治疗病鹅:

①二氯硫酚,每公斤体重与饲料混合30 ~ 50毫克,口服,早晨空腹一次起效。不同品种的鹅,不同的饲养条件,对硫代二氯苯酚的耐受性不同。所以在使用大组驱虫剂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小组试验,用量要低,等有了经验再全面进行。对于瘦鹅,要减少用量。给药后观察昆虫排出情况,粪便要集中,防止扩散。

(2)氯硝柳胺,又名吡虫啉。每公斤体重50 ~ 65毫克,拌料一次口服,驱虫效果好。

(3)吡喹酮是一种有效的广谱驱吸虫和绦虫药物。对驱除绦虫有效,毒性低,但价格昂贵。

(4)槟榔煎剂,这是驱虫药的老方法,但有效且经济。取槟榔粉或槟榔片50克,加水1000毫升,煎成750毫升,去渣。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毫升。把球洗干净,扔进食道。服药10 ~ 15分钟后,2 ~ 3小时后将蠕虫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