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记忆11:水光喜临门亭

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居成都时,曾在诗中写道:“西陵窗含雪,吴栋万里船泊门口。”众所周知,杜甫在成都住过草堂。当年他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据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吴》记载,万里桥在当时草堂的东面,合江阁在桥的东面,从蜀地到东吴的人都要从这里上船。草堂临水,当然可以看到停泊的船只。从草堂的西窗还可以看到西岭(岷山,俗称雪山)。

?在唐代,合江阁是一个繁华的码头渡口,无数船只停泊在这里,随时驶入长江,然后前往吴栋。回想当年的合江阁,文人墨客在亭下看江中白帆,喝茶吟诗或送别友人,该是多么惬意和浪漫!

?唐朝贞观元年(公元785年),魏高时为西川使,在成都开凿了一条自西向东流的谢玉河。这种水给城市交通、市民饮水和工农业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水中的细沙可用于解玉,也促进了成都玉器业的发展。魏高掘玉溪的同年,在邕江(今抚河)与刘江(今南河)交界处,建了合江阁。

?唐代的合江阁并不是孤零零地矗立在两江交汇处,而是与张艺楼、三花楼一道自西向东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章义楼是战国末期秦灭蜀后所建,相传为章义楼所建。三华楼建于隋代初期。两层楼都在古代成都四大名楼之列,但都毁于南宋末年的战乱。和合江阁一样,它们是唐代成都市民娱乐的绝佳场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成都作为西南大都市,自然处于安居乐业的状态,市民的生活也相对丰富,因此对“休闲”的需求也非常强烈。显然,一个小小的合江阁并不能满足所有人。于是,魏高又在合江阁旁新建了一座芳华楼,并在楼周围种了许多美丽的奇花异草,其中最多的是梅花。后来他又在亭子周围修建了一些阁楼亭子,成为唐代合江亭的最终格局。当时叫合江园,成了“一县胜景”。当市民开始在这里游玩时,合江苑成为成都历史上最早的“市政公园”。

?晚唐时期,高骈改水道后,两江交汇处的合江阁成为贵族、官员、文人雅士宴饮吟诗的首选。合江阁成为当时人们主要的交流场所和娱乐场所,无论是文人吟诗,迎客访友,还是普通百姓带着家人在城边赏花玩乐,几乎都在这里。

?五代时期,合江阁成为皇室和贵族的专用场所,而这个“市政公园”也逐渐远离民间,普通百姓再也无法触碰。到了北宋,全国战乱频仍,国家大事衰败,那些贵族们再也没有心情享乐,于是河江阁荒废了。

?南宋成都知府吕大方看到合江阁房屋倒塌,梁户残缺,十分惋惜。于是他命人把它修复,使它成为船只和官员们宴饮娱乐的地方。那些消失的梅花又开始在这里飘香,合江阁得到了短暂的复兴。此时的合江阁虽然不再有唐朝的辉煌,但也是成都人欣赏的首选。

?每年冬天,梅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府里的管理人员会随时观察贺江园的梅花,一旦梅花三分,是最适合观赏的时候,就会上报府里。政府会邀请文人墨客来参加梅花党,普通百姓会兴高采烈地互相诉说,共同享受其中的乐趣。陆游曾说:“我到晋城西游,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香续,青羊宫去浣花溪。”据考证,成都梅林不仅从青羊宫到浣花溪,而且从浣花溪一直延伸到合江阁。

?陆游曾在合江阁感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他在《合江园涉水过昭远园》一诗中抒发了自己的满满情怀:“政为梅花,海棠满锦官城。乌鸦藏高柳阴初密,清江不生马。风扫过春衫,有些冷,酒潮微微上玉颊。晚年无暇徜徉,楼角残破。”

?此外,陆游的好友兼上司范成大也写了许多诗来描写合江阁周围的美景。在《吴》中,他这样描述合江阁:“绿野平,烟水清,极似江南。亭子上面是芳华楼,前后种了许多李子.....腊月赏梅。管理圈的考察就在展馆旁边。每一朵花开三分,稽查部门都会申请,一两天就开燕子,监管部门也会预测。蜀人入吴,自此皆登舟……”

?当他离开成都时,他的朋友们从合江阁为他送行,甚至有人送他到合江(今四川省合江县)。范成大有诗:“送我合江亭前,别放我合江郡。”

?然而好景不长,合江阁并没有兴盛多久。到了战火纷飞的南宋末年,成都在蒙古军队的铁蹄下成了一片废墟,合江阁和张一楼、三花楼的命运一样,毁在了战争的硝烟中。明清以后,杂草丛生的合江阁逐渐被人们遗忘,只剩下两河交汇处的一小块空地,其余都被私宅占据。贺江阁荒废了700多年。

?1989年,市政府重修合江阁。双亭顶,八角十柱,琉璃瓦飞檐,旁有古色古香的《听方涛》游廊,内有现代书法家赵蕴玉为合江亭题写的手记。围着女儿墙,合江阁和听涛坊紧紧拥在怀中。与合江阁相连的风景不再是张艺楼和散花楼,而是滨江公园和望江楼。但是,和唐宋时期一样,合江阁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市政公园,供市民欣赏。

?每逢中国传统的大节日,市民们都会来到这里,点灯祈祷,喝茶,开个玩笑。荷花形状的河灯散落在河面各处,随波飘荡。漂流的灯光承载着市民的祝愿和祝福,顺流而下,为合江阁的两岸增添了几分神秘动人的气息。

?“五一”“国庆”期间,可以看到很多情侣在这里拍婚纱照,非常热闹。我经常走过合江阁,看到新娘的婚纱飘起,婚车穿梭。在这座历经了1000多年的古色古香的亭子上,许多身着西式婚纱的人在聚光灯的闪烁中露出幸福的笑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时代交错感油然而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