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历史文化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夏水暴涨,石(今南淝河)与淝(今东淝河)合,故称合肥。
这是一种说法。
到了唐代,又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水从鸡鸣山流出,北流一分为二,一流向东南(南淝河),经此进入巢湖;一条是西北支流(东贺飞河),从寿春到淮河,全长200英里。
《尔雅》指出“归异处,同说肥”。
两水俱肥,合一源而分二,故称合肥。
虽然“合肥”这个名字只出现在公元一世纪的历史记载中,但据考古分析认为,合肥早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世纪至公元前20世纪)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公元前16世纪,夏杰被商汤流放到南巢(今合肥市附近)。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有很多小国家,如晁、鲁、蜀等,在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65438年+0年)相继被楚国吞并。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这里被称为“宋虎”,先被吴国占领,后被越国吞并,最后回归楚国,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封建,建郡,属九江郡。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合肥自秦朝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三国故里、包拯故里、淮军摇篮”。
三国时期,魏和吴在合肥打了32年仗。
215年,东吴都督孙权攻打合肥,合肥都督张辽率800精锐大败吴栋十万大军。孙权骑过西津桥,落荒而逃。《三国演义》第67回,罗贯中生动地描述了以少胜多的战争。
合肥是三国故里,曹训练弓弩手的交女台和满宠修建的“三国新城”至今仍留在合肥。时至今日,感人至深的传说如胡兵池塘、臧周浦、郑迪普等一直流传着。
楚汉相争时,楚霸王封英布为九江王,改九江郡为九江州(治寿春)。
西汉时(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淮南被刘邦的儿子常陆封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废淮南,改合肥郡,属九江郡。
东汉建武年间,英雄刘秀凤封合淝为侯,九江郡改称合淝国(侯国)。
三国时期(公元202 -265年),扬州由曹魏统治。
晋朝(公元265 -439年),隶属淮南郡,是南北货代的重要中转站。
南北朝时期(420 -581),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理想的军事屏障,是南北双方的战略要地。
581年隋朝统一中国后,恢复合肥县名,为庐州府所在地。
此后,合肥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一直是庐州(庐州府)的州(或府)。
这是一个古老的地区政治中心。
辛亥革命后,这里是合肥县。
抗战胜利曾是安徽省省会。
解放后为皖北行署所在地,1953后为安徽省省会。
历史表明,合肥一直是军事重镇或区域政治中心。
两千多年来,合肥古城经历了藏三。
据《泸州赋志》卷四记载。
汉代的合肥市距水西西门约两里,位于现在的南淝河北岸和河东岸。现在是1998年在库西测的。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孙吴和曹魏都非常重视合肥的得失和管理。建安三年(公元199),孙策攻取合肥,立项燕为合肥太守,顾雍为扬州刺史。不久,项燕被部下庐江太守李殊所杀。
合肥混战,郡县破,大批百姓逃亡,合肥成了一座冷清的空城。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为了有效控制江淮通道,巩固淮河南北疆域,首次任命刘福为扬州刺史,并将扬州国政由溧阳(今和县)迁至合淝。
刘福上台后,采取了“招降流放、开垦农田、恶性繁荣、高筑堡垒、修战守田”等多种重建措施,使曾经空旷荒凉的合淝焕发了生机,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
此后的32年间,魏和吴为争夺合肥而频繁交战。
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张辽大震逍遥津”的典故,是对这一时期发生的一次军事行动的描述。
逍遥津、齐飞大桥和臧周浦是当时留下的遗迹。
为了加强合肥的防御力量,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秋,曹操还亲自率领水兵到合肥。关于他在焦奴台、郑迪普等地的活动,都有传说。
汉代合肥城的行为是地势低洼,容易发生水灾。
南北朝时,田亮监国五年(公元506年),北魏梁羽舟刺史魏锐试图夺取合肥城,一度围堰被肥水淹没,毁了合肥。
从那以后,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破败。
公元618年统一全国后,吴右侯尉迟恭选择了南淝河南岸具有地形、水上交通便利的地势(即今天十字街的菜场以南地区),新建合淝城,命名为金斗城。
北宋初(公元960年),经过五代十国连年战乱,合肥再次荒凉。诗人王之道曾在《出合肥北门》中描述,说“断壁残岩新修,旧战场埋沙。
在垂死挣扎中,春风没有牛羊。"
衰落的形象可见一斑。
经过近200年的生息发展,该镇逐渐恢复了繁荣。
到南宋,金兵入侵,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当时合肥成了抗金的前线。
宋孝宗干道第五年(公元1169),城市进一步发展。淮南西路总司令郭开始扩张,将原城墙外的大片土地围起来,与金斗河、逍遥津、金斗徐一起,变成新建的合淝城,称为斗梁城,比唐代的金斗城要宽得多。
除了在城外修建护城河,还有东西两个水闸(水闸)。
通常江南的粮食和辎重可以由金水河直接运入城内,城内军民也有干净的水源;战时封闭有利于防御。在城市布局上,当时充分利用自然河流,考虑平战结合。
自此,合肥城市的轮廓基本定型。
可惜的是,由于连年抗金战争,当年的边陲重镇合肥在宋末变成了“林木葱郁,长草萋萋,白骨对峙,苍蝇打脸,人去楼空”之地。
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国(公元1279年),下令摧毁全国所有城市,宋都梁城被夷为平地。
明朝朱元璋统一中国后,明朝洪武元年,保存了中国学者于同海,在南宋窦良城原址上重建了砖墙。这座城市比历代都要强大,所以被称为“生于重庆,铁打的”。
由于明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农业生产恢复河的迅速发展,位于金斗河畔的合肥迅速恢复了生机,异常热闹繁荣,呈现出“百货与马匹相结合,千壁与鳞,两岸店铺,商贾云集”的景象。
但到了明朝郑德年间(公元1506-1520),庐州知府余旭害怕起义农民刘浏、刘启的进攻,于是打开了深北壕,关闭了弱西水关。此后,金斗河成为无源之水,逐渐淤塞。
由于商船无法直达市区,曾经繁华的金斗河两岸变得荒凉起来,东水关外沿河两岸只开发了几百米长、杂乱的码头和堆场。
臭水沟不仅影响了居民生活河流的健康,还让地势低洼的城市东南部在下大雨时变成了一片泽国。
“土墙茅屋,阎街?呼号的悲剧,半夜听到,年年看到。”
曾经在合肥经济河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金斗河,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巨大灾害。
合肥市也再次下滑。
在北洋军阀、日寇和清朝* * *统治时期,合肥仍是该地区的政治中心,但城市本身却在逐渐衰落。
到1949解放前夕,合肥所有被破坏的工业都枯萎荒凉,到处是废墟,到处是污水和垃圾。
在5.2平方公里的方圆市内,建成区只有2平方公里,居住着5万市民。它已经衰落成一个衰落的小镇。
合肥,安徽省的省会,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由于秦致县属九江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遗存众多,名人众多,文化灿烂。被誉为“三国故里、包拯故里、淮军摇篮”。
合肥处于战略关头,素有“淮右咽喉,江南唇齿”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魏和吴在合肥打了32年仗。
公元215年,张辽率800精锐大败吴栋10万大军,孙权跃过西津桥逃走。《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像描绘的是“逍遥津骑鞭背飞上玉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
合肥是三国故里,至今仍保留着焦奴台和魏所建的“三国新城”遗址,这里还保留着曹操所执教的500名弓弩手。时至今日,胡兵池塘、臧周浦、郑迪普等感人的传说仍在流传。
合肥是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故乡。包公一生大公无私,不畏权贵,清正廉洁,留下了“包青天”的美誉。
999年,包公出生在合肥市肥东县吉杰乡鲍晓村。
公元1027年,钟进士被任命为建昌县(江西永修)知县,却辞官在家侍奉父母。
公元1037年,39岁的包公步入仕途,背井离乡,出任扬州天长县令,在合淝生活了近40年。
公元1062年卒于开封,次年八月葬于合肥东郊大兴集。
合肥是包公的出生地和埋葬地,有许多遗迹。
香花墩是包公小时候学习的地方。《泸州县志》记载:“香花墩,包读书之地,芦苇若干,鱼上下,长桥横过,竹树成荫。
包公寺,坐落在香花码头,四面环水,始建于公元1066年。它是海内外包公寺、包公寺的鼻祖,清末李鸿章捐银重修。包墓地埋葬着包拯、他的妻子和孩子的遗体。
合肥是淮军的发源地,也是淮军主要将领的故乡。《辞海》“淮军”一文,列明淮军九大主将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周生波、潘、、丁、叶志超、聂士诚等七人是合淝人,另外两人是原庐州政府治下的庐江人。
65438+60年代李鸿章创立的淮军,从内地走向沿海,从安徽走向全国,从传统走向现代,将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锦衣卫改造成为国防军的新军。从咸丰到光绪,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成为晚清三大政治军事集团之一(曾国藩创立的湘军、李鸿章创立的淮军、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集团)。
李鸿章是淮军最重要的将领,关知礼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他在中国40年,涉足东亚西欧万里,把持着清朝的内政外交。
同时,李鸿章镇压捻军和太平军,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
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世界科技城联盟城市之一,全国首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中国科学城正在建设中。
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42所,中国合肥材料研究所等科研机构200余所,研究人员23万人。智力资源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有八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合肥占了两个,分别是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所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
合肥科教游已成为安徽旅游的知名品牌。游客学科技,科技人成为合肥一道亮丽的风景。
合肥是中国首批园林城市。
作为中国首批三大园林城市(北京、珠海、合肥)之一,有着“绿城”的美誉,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合肥环城公园,全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开放式布局,犹如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环抱老城,融于新城,形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与园交融,融为一体”的独特城市景观。
2004年,环城水系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合肥郊区有两个森林公园:紫蓬山和大蜀山。
合肥毗邻巢湖,合肥南侧到巢湖的海岸线距离只有10公里。这是一个美丽的湖畔城市。
巢湖岸边有一座千年古镇——三河。
三条河流流经其中,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水乡风貌。
三河古称“阙主”,春秋时期即有此名。历史上,吴楚发生过著名的“鹊桥会”。
1858年,太平军在这里又一次取得了震惊中外的“三江胜利”,留下了古城墙、英国皇宫等历史遗迹。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