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战到50年代,美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来维持其世界大国的地位?

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美国主导地位的维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以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以财政金融手段进行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其主要特征是不断依靠在国家预算中增加财政支出,依靠军令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型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尽管美国战后并没有对工业进行国有化,经济体制仍然保持着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和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是1945美元到1970美元。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每年有超过50亿美元投资于航空航天工业。美国政府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美国战后的经济繁荣有直接作用。然而,新科技产业的投资风险很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主动承担了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保持较高的出口水平,一方面通过“外援”项目下的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补贴美国部分产品的出口。在“外援”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占1949年美国出口的46%,50年代约为30%,60年代约为20%。此外,美国政府还在全国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有一系列新的特点。首先,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黄金时代”。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美元。从1965到1970,美国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炭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铁产量的25%。1971美国有1.11亿辆汽车,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的农产品比1950年增加了一倍,一个农民可以养活47.338+0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1)上述美国联邦政府加紧对经济的干预;(2)为应对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增长;(3)战后技术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4)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扩大商品和资本的出口,充分利用廉价的国外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大大获取高额利润;(5)战后美国国内政局相当稳定。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的传统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没有传统产业包袱的美国西部和南部地区,因为拥有新兴产业的原料——石油,所以特别适合发展飞机制造、石油工业、石化工业等新兴产业。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异军突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东北部的传统财团形成激烈竞争。比如太平洋沿岸加州的资本家组成了加州财团,控制了美国最大的银行——美国银行;在得克萨斯州南部,由于战时石油开采和军事工业的扩张,形成了得克萨斯财团。加州财团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为美国第三大财团,实力仅次于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德克萨斯财团虽然实力不佳,但它经常与其他财团结盟,对抗东北的老财团,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美国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崛起,也对美国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战前,美国历届政府的权力主要由东北的财团控制,但这种政治局面在战后开始改变,西部和南部的财团逐渐与东北的财团在政治上展开竞争。美国的政权不再由东北部的“雪域”垄断,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开始分享政权。

第三,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跨国公司,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早期的跨国公司仍然以局部地区为中心,经济实力和业务多元化程度都没有达到现代跨国公司的水平。战后,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迅速发展的原因是:(1)美国在战后凭借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领导权。因此,美国垄断企业可以在海外自由扩张,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通过直接投资扩大和保持在世界市场的绝对份额,从而赢得高额利润。(2)美国政府对企业,尤其是大公司采取非常宽容的态度。从19年底到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三次企业兼并浪潮。第一波兼并发生在20世纪之交,主要是同一产业部门的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第二次合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控制生产、原材料的供应和加工,最终控制销售市场。第三次合并浪潮发生在二战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以混合合并为特征,即在产品生产和销售上互不关联的企业进行合并和吞并,从而形成混合联合公司。这样的混合联合公司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以争夺美国国内市场为目标,而是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为世界市场设计商品,根据全球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同分布在几个国家同时生产,把自己的财务和销售策略瞄准世界市场。结果,战后合并的美国大公司变成了现代跨国公司。他们拥有庞大的资本和广泛的业务范围,他们的商业运作强调“全球战略”,因此他们可以获得巨额利润。比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来的主业是制造汽车,但二战后,该公司不仅制造汽车,还制造飞机发动机、洲际导弹、潜艇、飞船和家用电器,并在世界各地设立子公司,形成全球产销网络,降低成本,提高利润。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注册成立了65,438+020家不同的工商企业,并将业务扩展到全球,在57个海外国家建立了65,438+050多家子公司,业务范围扩展到面包食品、人造纤维和纺织、建筑、旅游、印刷出版、金融保险等行业和部门。当然,电话和通信业仍是其主营业务。

最后,美国战后经济危机的强度大大降低。从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经历1929 ~ 1933的经济危机,但经历了5次经济衰退(或称5次一般经济危机)。美国战后经历的第一次经济衰退是从1948年到1949年,期间工业生产下降了8.3%,失业率达到5%。第二次经济衰退从8月1953持续到8月1954。工业生产下降9.1%,失业率达到6.2%。第三次经济衰退从1957年7月持续到1958年4月。时间虽短,程度却很严重。工业生产突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1960年2月至1961年2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第四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6%,失业率在7%左右。从1969,10到1970,110,美国发生了战后第五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1%,失业率达到7%以上。从以上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战后的美国经济虽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但经济危机或衰退还是会偶尔发生,只是经济危机的强度不是很大。比如工业生产下降基本都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是这个时间持续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战后美国政府针对经济危机实施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措施,即利用赤字财政通过通货膨胀来刺激总需求,以遏制经济危机的损害,避免大量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上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政府的这些国家干预措施,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国债大量增加,通货膨胀加剧,难以回到过去,对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