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在魏徵死后鞭打尸体?

据《新唐书》记载,魏徵死后,由于他生前推荐的人参与了太子谋反,唐太宗怀疑他有谋私的小团体,于是以“推倒石碑,抹去碑文”的方式,将其处罚为“鞭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很伤心,弃朝五天。魏徵被追授为司空、襄州两地都督,封为“郑雯”。

然而,在魏徵尸骨未寒之前,唐太宗出人意料地改变了主意。他不仅解除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淑玉的婚约,还一怒之下亲手砸碎了魏徵的墓碑。

临死前,问他谁能当,于是推荐了中书侍郎杜和吏部尚书侯,说他们有宰相的才能,可以当。

但是,杜后来因的罪行被革职,而侯甚至直接叛逃。这使得李世民对郑伟产生了怀疑,认为魏徵参与了王子的叛乱。

后来,唐太宗得知郑伟把他的《进谏》手稿给了当时的史官褚遂良。唐太宗怀疑魏徵故意赢得清正廉明的名声,他很不高兴。

扩展数据: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自征征高句丽,数千将士死伤,78%的马匹丢失。他对这一举动深感遗憾,不禁感叹:“如果郑伟在这里,也不会让我做什么。”于是李以少囚为礼物祭奠,并重新立碑。

魏徵以直言不讳和敢于抗议而闻名。据《贞观政要》统计,魏徵向李世民进谏50次,并向李世民提出11条建议。一生谏言数十万字。次数之多,言辞之急切,态度之坚定,是其他大臣所无法比拟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