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有哪些名胜古迹?我想写一篇作文。
荆紫关南阳芝罘伊泰张衡墓益生寺芬达山陕会馆内乡县雅汉桑城武侯祠韩画馆丹江口水库/九龙沟旅游区宝天曼生态旅游区
/jqzx/jingdian.aspx?id = 001001026012
——参考上面四君玲珑关于南阳景点的回答。
南阳景区旅游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境内山川秀美,文化灿烂,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南阳是国家文化名城。
南阳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主要有四大系列:1、龙城楚文化系列、丹阳旧址、司夏春秋楚墓等。2.中国文化系列,主要以大科学家张衡的墓地和故里、“医圣”张仲景的墓地和祠堂、诸葛亮当年耕田的武侯祠、全国最大的南阳汉画博物馆为特色;3.三国文化系列,包括武侯祠、火烧王波的遗址、诸葛亮和刘备在新野商议的平台、关羽骑马的汉桑城和刘禅的出生地太子阁。4.基本保存完好、全国为数不多的南阳府、内乡县府,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均属一流,五里长街的荆紫关古街,清代建筑风格基本保存完好,邓州的傅生寺的芬达,因地宫发现“金棺银梳”等珍宝而引起轰动的博代寺、香延寺、丹霞寺等古刹。自然景观主要有两个景点:1,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丰富,宝天曼有溶洞、瀑布、悬崖峭壁,九龙沟有瀑布、石林陡峡谷,伏牛山,丹江口水库重点旅游区,亚洲第一,烟波浩渺,水资源丰富,集楚文化、宗教文化于一体;2.水帘洞、太白顶、桃花洞、怀远、李倩淮河发源地等融佛教文化、神话传说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南阳的旅游纪念品也是一大优势。玉器、烙画、地毯、丝绸、刺绣、骨雕、根雕、盆景、黄石砚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随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系列的开发,可以形成南阳旅游发展的群体优势,吸引国内外游客,成为南阳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南阳佛教文化网某论坛南阳景区旅游。
河南省南阳市名胜古迹
南阳市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卧龙岗。据说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为之鞠躬尽瘁,魏晋时建祠纪念。元初,庙被兵烧,大德年间(1297-1307)重修。清康熙年间(1662-1722),南阳郡守罗京在寺内发现了前人题写的“卧龙岗十景”石刻,在寺外重修了半台、老龙洞、叶韵庵、曹璐、小虹桥、抱膝石、耿恭亭、古柏亭、梁府岩、诸葛井。形成宏伟的古建筑群。寺内碑刻众多,岳飞笔下的诸葛亮是典范,书法洒脱。殿东南角有个平台,据说是诸葛亮读书的地方,西南角有个龙角楼。
汉画像博物馆位于南阳市西卧龙岗,是汉画像石墓集中的地区之一。画像石很早以前就被发现了,建国后大量出土。该馆建于1937,收藏了2300多幅画像石,并将发掘出的汉代画像石墓移至该馆修复陈列。汉代画像内容丰富。画像采用浅浮雕和浓淡的技法,注重画面的磅礴气势,给人粗犷、质朴、奔放的感觉,在汉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医圣祠在南阳市东关的温良河畔。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建。张仲景(150-219)南阳县人。医术精湛,如后世收藏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尤为著名。这座寺庙分为两部分。大门左侧立着“医圣张仲景故里”纪念碑。大门内10米为张仲景墓,墓前立有“东汉长沙医圣张仲景墓”碑。墓后有中殿和正殿,两侧有三条走廊。建国后,又进行了大修理。
张衡墓在南阳市石桥镇西。张衡(78-139)生于南阳Xi鄂(今南阳石桥)。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和作家。创建一个使用液压旋转的浑天仪和一个测量地震的地震仪。陵墓周围建有砖砌隧道和墙壁。墓前有“汉代尚书张墓”碑。
邓州市
百花洲书院位于邓州市东南角。它是宋代著名作家范仲淹的讲学场所。北宋五年(1045),范仲淹被诬陷,贬为邓州刺史,在此建书院讲学。在春风堂的门上,有一句范仲淹写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傅生寺塔位于邓州市傅生寺。建于北宋天盛年间(1023-1932),元末毁于火,明洪武初年重建。塔门以南,平面八角形,为七级亭式砖塔(原为十三级),高36米。塔身全部用青灰色砖砌成,每层墙壁上嵌有千余块佛像雕刻砖。塔内有塔室和旋梯,可逐级登上。1988在修塔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宫。经考古发掘,地宫位于塔心之下,深5米,由大门、通道、宫殿三部分组成,总长9.5米,面积15.4平方米。子宫的地板是六角形的,子宫的高度是3.4米。宫内出土文物28件,其中铜镜2面,铁塔2座,铜灯1,铜丝编织器1。还有金棺、银器、镀金双龙银壶、彩色玻璃葫芦等。,都是稀世珍宝。
桐柏县
怀都寺位于桐柏县东部。桐柏县是四大古渎之一淮河的发源地。该寺建于东汉颜夕六年(163),原址在县城西南15公里处。北宋七年(1014)移至此处,明清时又进行了补充修缮。寺内文物包括北宋第三年(1043)铸造的一对铁中国表,此外还有供奉渎神的庙堂碑文和增设庙堂。元二年(1329)
水帘洞在桐柏县城西5公里处。群山环绕,苍松翠柏,是桐柏山著名的风景之一。水帘洞离地面约20米。洞内有一尊猕猴雕像,有泉水从猴子身上流出。洞口被从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覆盖,沿着石壁有楼梯和铁链可以爬上去进入洞穴。水帘洞下溪河附近有一座小庙。
太白顶在桐柏县的西南部。桐柏山主峰海拔1100米以上。山顶宽腰窄,险峻壮观。山上蜿蜒曲折,有“十八扭”、“一片天”、“龙观寺”等。山顶有云台寺、祠堂、大乘大雄宝殿,供奉极乐佛,终日香烟缭绕。太白顶山风景优美,景点众多。
方城县
佛沟摩崖造像位于方城县寺门村东南8公里的桐柏山半山腰。出土于北魏至唐代。分别刻在南北两块巨石上。有32尊雕像和138具尸体。最高的佛像是1.40m,最小的只有0.20m..整尊雕像精雕细刻。
淅川县
香岩寺位于淅川县城南40公里的龙山南麓。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寺庙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石牌坊为三座四柱建筑,上书“仙通寺”四个字,两侧各有一对石狮子。韦陀大厅布满壁画,12折叠柱排列在走廊里。大雄宝殿,5间宽,3间深,硬山风格。寺东竹林中有两座汉白玉塔,为六角七层亭阁,高15米。寺庙后面有一个珍珠银泉。
紫荆关古建筑群位于淅川县荆紫关镇。镇上现存的古建筑有法海寺、郎平宫、山陕会馆、黄愚亭、万寿宫等。镇上的街道呈南北走向。古董。鄯善会馆,始建于明代,是鄯善商旅和集会的场所。法海寺始建于唐代,明清时又有所扩建,寺内古柏参天。郎平宫意味着“平静”,而飞行大厅则供奉着杨斯将军的雕像和船夫们的古代圣贤的牌位。寺前建有四角建筑,建筑技术精湛。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淅川县南部,丹江口市北部。拦截汉江上游及其支流丹江。大坝于1958在丹江口市北部修建,于1973竣工。大坝长2.5公里。水深100米,水面广阔。岩口周围水域狭窄,两岸山峦高耸,故有“小三峡”之美誉。
镇平县
博代基在镇平县城北13km的兴化山东麓。建于唐代,宋、明两代重建。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许多寺庙腐朽不堪,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了100多座寺庙。建筑依山势分布,从山门到藏经楼,进入两边的院落和僧房,隐于竹林之中。
唐河县
泗州塔位于唐河县东博代集。平面呈八角形,12层空心砖石塔,高68米。始建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明万历七年(1579)和三十二年两次修缮。塔基宽约6.7米。塔内有螺旋梯,由墙壁支撑,爬上楼梯。可以去10楼。回望塔底,感觉自己身处深渊。
源潭陕西会馆位于唐河县北源潭乡。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馆内存有正殿、附殿和东厢房。正殿是大殿的主体建筑,气势宏伟。上檐以琉璃脊为顶,主脊两侧雕有几条龙。在主山脊的中央,有一座2米高的琉璃重檐建筑,坐落在山顶上。庙里的雕梁画栋非常漂亮。正殿南面有一对铁旗杆,高17米,分别插在两个铁狮子的背上。
南召县
丹霞寺位于南召县刘珊乡麻窝。因每到日落,彩霞从山谷中升起,颜色如花似花,故名丹霞寺。该寺建于唐代,清代重建。这座庙坐北朝南,耸立在山上。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观叶殿、伽蓝殿、毗卢殿和方丈殿,两侧有石狮、回廊和藏经楼。此外还有元明清砖墓14座,石碑8座。特别是清代的大理石宝塔,更是河南省的墓塔之宝。
内乡县
县政府在内乡县。始建于元代大德八年(1304),清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是中国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县级政府办公场所。它由大门、正殿、议事厅、亚茂厅、重光门、勤业厅、唐三厅和东西花厅组成。大厅里的建筑物上画着许多花鸟。县衙内左有箭架,右有黑折扇。现在县政府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县政府博物馆。
文庙的正殿在内乡县。建于元代大德八年(1304),后毁于明洪武初年重建。五室宽,三室深。寺庙的屋顶覆盖着灰色的石板瓦。庙里的柱子很粗。在寺庙的前面,有一个建于清朝的拱形凌星门。门外有一对斜倚石狮,内有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孔子像,为唐代摩诃吴道子原作。
新野县
汉台位于新野县城关镇。
汉桑市在新野县城关镇。
社旗县
杉杉会馆*位于社旗县。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秦晋时期为商人建立的行会。面积为1530平方米。馆内有一座戏台悬楼,又名八卦楼,高30米,斗拱飞檐。两侧有钟鼓楼,楼前有琉璃,图案精美,金碧辉煌。大拜堂是会馆的中心,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这座寺庙高34米,下面有一个高高的平台,四周有石头围墙。寺前有石牌坊,雕有金龙缠玉柱、文武狮子和八字爱情图。
西夏国
老坟岗在西峡县。
白宇在西峡县。
屈原岗在西峡县屈原岗村。
莲花洞位于西峡县社尾乡富岭村。
——/ shtml/HN _景点_南阳.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