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虽然早在1913年,中国地质学家就提出了“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名称,龚宇也采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外文译名,成立于1934年。但是,受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本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仍然以演化地理学为主,甚至到13年。留英的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于1950年在《新建设》第11期发表了《中国演化地理学的历程探讨》一文,率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中国演化地理学的历程探讨》和后来出版的《历史地理学的若干问题》(注:文汇报,19610+02+14)。)和《论历史地理学》(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62期,第1期。)在所有的文章中,侯仁之教授首先阐明了历史地理学与演化地理学的本质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和影响引起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还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而且是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进化地理学只是历史地理学的初步研究,不是最终目的。还有一批历史地理学的专题研究,在没有演化地理学知识的情况下,仍然顺利进行。”(注:论历史地理。侯仁之教授的系列论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现实意义。尽管当时学术界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他的观点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这种认识上的飞跃,使中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发展阶段。

在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逐渐成熟的同时,历史地理学的科研机构和组织也随之诞生。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了历史地理组(后更名为历史地理研究室),随后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杭州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也成立了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中心或研究室。1979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Xi安历史地理学会也于1986年成立。在学科建设方面,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开始招收历史地理专业的硕士生,其中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也是培养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的重要基地。1981年后,《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丛书》(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环境变迁研究》(北京大学主办)等历史地理学学术期刊相继诞生,对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深化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当代历史地理学不仅摆脱了长期以来作为历史附庸的尴尬局面,而且与林等学者一道成为当代世界的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