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真菌的来源
药用真菌的来源有三种:野生采集、人工培养和发酵。野生资源不仅稀缺,而且采集困难,受生态环境、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某些品种的野生产量,如冬虫夏草、麦角等,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人工栽培的蘑菇多是用木段或锯末瓶栽培。目前茯苓、银耳、木耳产量较大。如今,通过砍柴栽培灵芝也获得了成功。木屑瓶培养的主要原料是木屑、麦麸或麸皮,也可加入少量的糖、石膏或硫酸铵。灵芝、银耳、茯苓、猴头菇都可以种在木屑瓶里。人工栽培可以批量生产,比野生采集有优势。
1957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单位在麦角菌培养的基础上,先后研究了固体培养和深层发酵生产麦角菌的生产技术,以进一步扩大药源,改进真菌药的生产方法。1970期间,我国各药用真菌科研生产单位分别对灵芝、蜜环菌、蜜环菌、黄伞、罗安伞、银耳、猴头菇、茯苓、云芝进行了发酵、药物化学、药理、临床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制定了生产工艺,并已投入生产。麦角碱、蜜环菌片、棉铃虫片被列为国家科研成果。
此外,从银耳、茯苓、猪苓、云芝、香菇等担子菌中提取的真菌多糖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日本和美国做了大量的工作。化学分析表明,这些多糖结构不同,但都具有葡聚糖的基本结构,以β-1,3键为主链,β-1,6键为支链。该多糖化合物毒性小,对小鼠肉瘤S-180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它们的抗肿瘤机制不同于毒性药物对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而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从而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了满足临床和生产的需要,在药用真菌的研究中,需要不断地选择优良菌株,相应地改进培养技术或发酵生产工艺,对一些有效成分尚不明确的药用真菌(如太古菇、谷壳谷老)加强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