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适合去扶桑寺?
富赛吉位于丽江以西约六公里的普济山。扶桑寺依山而建,其所在地为西向东。它建在普济的山腰上,离江西坝子很近。从这里向东看,西坝子一览无余,东坝子隐约可见。丽江县城好像就在你脚下。
福赛吉是喇嘛教的寺院,即藏传佛教的寺院。喇嘛教分为五个教派,即马宁教、萨迦派、卡丹派和格鲁派。噶丹派并入格鲁派后,称为除噶丹派外的四大派。噶举派初期,该派僧人穿白衣(后逐渐变红变黄),俗称白教。扶塞吉属于白色宗教。滇西北有十三座大庙,丽江有八座,县城郊区有五座。房赛司就是其中之一。
福赛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扶塞吉大喇嘛简史》记载,扶塞吉是普济村(普济山脚下)一个叫滇僧的人所建。自从它建成以来,已经修理过多次了。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扶桑吉第四世活佛(又名大喇嘛)——卢生对大雄宝殿进行了修缮,用青铜瓦覆盖。圣露时期,扶桑寺香火最盛,寺庙发展最快。它们曾经发展成为拥有13个庭院、一个公共房屋(现在的正殿)和12个寺院的寺庙。1989府赛吉,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房屋进行了修缮。
福赛吉的大门(又名山门)前是一片两亩见方的田地,是喇嘛们过去跳跃的地方。大门宽敞、高大、宏伟。左侧墙上,嵌有三块《扶塞吉》的大理石石碑。进了大门就是一个小院,第二道门。第二道门是一座五马骑楼,上面最初塑有护法神大河天神,所以第二道门也叫护法殿。第二门分为前门和侧门。前门正对着前门,刻着一个巨大的福字,侧门相对。正门不常开,只在有重大佛事时才开。通常会开一个侧门让人进出。第二个大门上挂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鹿柴悬于古松之上,鱼儿低语,石头点头。非常准确地概括了扶桑寺的风景。
进了第二道门,就是正厅庭院。正殿是云南现存为数不多的青铜瓦殿,在省内外都很有名。扶塞吉远近闻名,也是有关系的。正殿平面呈方形,宽五间,深五间(约25米见方):正殿为二层建筑,总高12米,台座4米多,基座16米多。从庭院望去,大殿高耸入云,显得雄伟高大,气势单薄。大厅上有一个镀金的莲花顶,用青铜衬托。
正殿庭院两侧是厢房,南北朝向。在靠近法堂的院落一侧,左右各有两棵苍劲的云南樱花(当地称海棠)。一人不能相拥,华盖遮日。据说是建庙早年种的,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花开时节,樱花盛开,庭院一片红,像胭脂。院子西北角还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据说是寺里早年种的。这里到处都是茂盛的树叶、金黄的树木和芬芳的花朵。除了介绍,院内花木众多,真是花木扶疏,十里飘香。正殿庭院的南面是仅存的修道院。院子里种了很多花木,有红梅、胭脂梅、百里香等等。花期,红白相争,香气四溢,与正厅庭院相映成趣。寺院南面有一山泉,有一石砌的水池,四周是高大茂密的杂林,浓荫遮蔽,池中泉水清澈干净,常年溢满丰沛之水。据说这里以前是普济村村民祭天的地方,是在扶桑吉建成后才给扶桑吉的。
四代活佛住在福塞吉:第一代叫登生,即典生;第二代叫他虫子,第四代叫圣露。前三代都是普吉村的,只有第四代生面出生在丽江黄山百花金龙村。四代活佛都姓何。在四代活佛中,第四代圣露最为著名。扶桑寺出名主要是因为圣露。
卢生出生于1871,祖父是清代武人。盛禄对经书、佛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同时又是一位爱国主义精神很强的爱国宗教人士。八年抗战,我利用出国的机会,到处讲抗战经典,讲爱国。受到各界人士的尊重。
福赛吉不仅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的融佛、道、儒为一体的宗教文化,还有灿烂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不仅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而且对建筑研究、宗教研究、民族民俗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都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