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县的历史沿革
秦赵浩棋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国建立陇西郡,统治滴道(临洮),灭西行侯,建立广河郡,纳入秦国版图。
西汉时,大夏县是从韩健县分出的。公元9年,王莽将大夏县名改为“顺夏”,王莽战败,东汉光武帝刘秀恢复大夏县名。
西晋时取消大夏县。西晋末年,梁倩政权创始人张贵获准在临夏和青海南部设立金星郡,统领金星、汉汉、大夏等十郡,大夏郡得以恢复。
十六国时期,大夏一直是陇西割据之地,易手频繁,存废不定。
南北朝时,北魏文帝宣帝三年(公元469年),大夏县改为大夏县,不久又恢复为郡,属河州金城县。北周时,大夏县隶属于贺州的汉汉郡。
隋文帝时,取消县制,将大夏县划归河州。由于唐朝的隋制,河州辖三县:汉汉、大夏、林峰。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五年废大夏县,恢复贞观。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后,河州全境被吐蕃占领,大夏县成为吐蕃王朝的东镇,境内有卡诺城。
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大夏郡归中原王朝,吐蕃城改为宋代的丁强城。南宋时,贺州全境归金朝所有,羌城被定为贺州所辖三寨之一。
羌县建立于元代,居河州道三县之首,曾是河州道所在地。明代,撤销丁强县,设立丁强巡检司,直属贺州卫,还设立了丁强邮政局和丁强投递局。到了清代,羌城因明制而改为太子庙城。乾隆时,河州迁至太子寺城。
民国六年(1917),设立丁宁郡,郡址在太子寺,属于兰山。公路废除后,直接归省管。民国八年(1919),设丁宁县。
1949丁宁县解放为1956,归临夏区管辖。
1953年,撤销丁宁县,成立广通回族自治区。
1955,广通回族自治区改为广通回族自治县。
1956年,撤销临夏专署,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广通回族自治县更名为广通县。后因县名与云南省广通县重复,于1957改为广河县。
1958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广河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和政县。
1961年,决定恢复广河县,原广河县行政区域并入和政县,为广河县行政区域,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