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英:远征军翻越野人山,唯一幸存的女兵,最后成了百岁老人。
说起来,刘桂英的一生真是命运多舛。她出生于1920湖南长沙农村。她的父母是农民,她的家庭非常贫困。当刘桂英勉强达到3岁时,长沙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地里没有粮食。由于父母无力抚养,只好把她送给一户姓刘的人家做养女。
不幸的是,当刘桂英10岁时,他的养父母相继去世。看到刘桂英孤身一人,她养父母最好的朋友把她送到了长沙贫困妇女医院。长沙贫困妇女之家是一家私人救济机构,收容贫困妇女并对她们进行教育。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政府补助以及士绅和商人的捐赠。
像刘桂英这样没有生活,没有生存技能的女性,不仅可以接受免费教育,还可以学习技能,这对于恶业中的女孩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正因为如此,这些恶业中的女生大多都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通过努力学习和学习技能,他们往往可以在社会上自食其力,以免落得更悲惨的境地。
刘桂英也是贫困妇女医院最好的女学生之一。在多年的学习中,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湖南湘雅医院的护理助理员班,继续学习护理。
1939年,刘桂英19岁毕业时,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像许多热情的年轻人一样,刘桂英也热情地报名参军,并被分配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5军新22师。因为学历高,护理专业毕业,她被分配到了野战医院,成为了一名护理兵。
早在日本全面侵华之初,日军就扬言要在三个月内拿下中国。而且侵华战争后不久,为了切断对中国的国际战略物资援助,他们还切断了中国仅有的几条国际通道。为了坚持抗战,国民政府动用了15000民工和1938的2000名工兵,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9个月的艰苦奋斗,滇缅公路终于建成通车,成为当时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的唯一通道。
在刘桂英加入的那一年,日本开始向东南亚扩张,美国也在此时修改了《中立法案》,允许中国向日本购买军需品。结果,美国援助中国的战略物资几乎都是从滇缅公路运到中国的。据统计,在后期的战斗中,滇缅公路运输的战略物资达到每月1万吨以上。
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将曾经中立的美国拉入战争深渊。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先后攻占菲律宾和泰国,占领马来西亚后又瞄上了缅甸。显然,他们打缅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只要占领缅甸,就可以封锁滇缅公路,从而切断盟军源源不断向中国输送的战略物资。这样可以迫使中国投降。
当时英国政府是缅甸的殖民统治者,但英国在缅甸的军队和武器并不多。于是,中国作为同盟国,为了维护滇缅公路的畅通,与英美达成了联合作战的协议,随后中国军队迅速组建了一支654.38+万人的远征军。
刘桂英所属的新5军第22师是国民革命军中唯一的机械化军,是远征军副司令员杜的直属部队。因此被国民政府编为远征军第一路军赴缅作战。
那时,刘桂英22岁,正值壮年。一想到要去缅甸打鬼子,她就很感慨。一路上,她和战友们唱着战歌从滇缅公路进入缅甸。
部队到达铜鼓接管英军防务后不久,日军飞机连续轰炸铜鼓,随后日军与远征军展开首战。
战役开始后,远征军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双方苦战3天3夜,伤亡惨重。当时,他们利用市内一个隐蔽的大仓库作为临时医院。不断有死伤的士兵被抬进仓库,日本飞机在头顶呼啸,投下炸弹。
据刘桂英回忆,当她和战友抬着担架时,一颗炮弹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幸运的是,她反应很快,安然无恙。所有人都在隆隆的枪炮声中,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包扎治疗伤员,没有人有时间害怕。
然而此时的英军已经没有了斗志。中国远征军在与日军浴血奋战时,趁机撤退,导致正在顽强战斗的远征军数次被日军围困,陷入了缺粮、弹药少、无援军的境地。
为了保存实力,在杜的指挥下,远征军先头部队不得不边打边破边撤,等待盟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增援。
可惜的是,英军作为盟军只关心逃跑,而美军在战略上与远征军意见相左,极为默契。这样不断创造日军进攻的条件,最终日军占领拉旭,封锁滇缅公路。所以远征军的大部队无法按计划进入缅甸,更不用说增援远征军的先遣部队了。
此时形势对远征军的先遣部队极为不利。他们有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的危险。由于滇缅公路已被日军切断,战斗毫无意义,所以蒋中正命令远征军撤回中国。
但滇缅公路已被封锁,远征军想回国。除了穿越野人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事实上,美国将军史迪威曾建议杜率队以难民身份撤往印度,但身为军人的杜认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于是拒绝了这一建议,下令部队翻越野人山。
当时除了38师师长孙立人不服从命令,率部随史迪威退守印度外,其他部队都服从命令,进入了野人山。刘桂英和他的战友们自然紧随其后。
野人山位于缅甸北部,与云南接壤,但距离大约有几千公里。同时,作为热带雨林,野人山的植被非常茂盛,树木遮天蔽日,地下杂草也有人那么高,到处都是沼泽,是野生动物和毒蛇出没的地方。可以说环境极其恶劣。当地人不敢冒险进入野人山。他们称野人山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刘桂英和他的战友们对野人山一无所知。他们在进入野人山之前,就已经因为不断被日军追击而疲惫不堪。在不断的战斗中,部队里原本配备的物资、药品、子弹都在迅速减少,大家更加渴望摆脱日军,早日回家。
作为一名护士士兵,刘桂英和他的战友被安排在队伍的后面,因为他们必须照顾受伤的士兵。然而进入野人山后,他们发现参天大树拥挤不堪,阳光根本无法穿透,只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最糟糕的是,山里的情况非常复杂,队伍往往几天后就要回到原来的地方。
此外,缺医少药和恶劣的环境也让伤员几乎没有生还的机会。刘桂英看着伤员一个接一个倒下。虽然她为死者感到悲伤,但她需要勇气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
进入野人山不久,队伍确实摆脱了日军的围攻,但野人山中的危险几乎让他们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一是赶上了野人山的雨季。每天团队冒着大雨,衣服总是湿漉漉的。久而久之,很多人就感冒了。因为没有治愈,又缺少食物,这些人很快就病死在路边。
充沛的雨水落在地上,浸泡了持续多年的腐殖质层软如烂泥,一脚深一脚浅的走在其中,步伐艰难。最可怕的是,谁也不知道哪里会深不可测。人上去了,会直接掉进去。
最可怕的是,密密麻麻的水蛭就像一群饿鬼。当它们经过时,深陷在烂泥中的腿上会爬满蚂蟥,树叶和草丛中的蚂蟥也会趁机吸附在它们身上,甚至钻进它们的皮肤里。因为他们经常需要集中精力注意安全,当他们发现身上的蚂蟥时,浑身是血,变得和食指一样粗。
失血过多的战友经常头晕目眩,不得不靠在树下呼吸,但巨大的蚂蚁会沿着地表爬到他们身上,咬他们的皮肤。
山洪难防。有一次,刘桂英亲眼看到一个班的战士来不及躲避山洪,眨眼间就被山洪卷走了。
如果说环境中的危险已经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命,那么饥饿就更加致命。
其实早在入山之前,队伍里的食物大部分都在战斗中损失了,所以进入野人山之后,没多久大家就面临着饥饿的窘境。所以大家只能吃树叶和野果充饥。但是野人山很多植物都有毒,谁也不知道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只能碰碰运气。结果大部分都不走运。他们吃了毒蘑菇或毒叶子后,中毒发作,痛苦不堪,最后被折磨致死。但是这种情况大家都看到了,却无能为力。
对于走在队伍最后的刘桂英来说,情况甚至更糟。因为可食用的野果和树叶早已被前面的人捡走,他们只能挖草根或树皮充饥。
在阴暗潮湿的树林里,有成群的蚊子。那些蚊子和蜻蜓差不多大。被它们咬了之后会肿起一个大包,极其痒,只能不停地挠。结果,一张脸会流血,会很痛。
远征军里女兵不多。据刘桂英回忆,在摆脱了日本人的追击后,和她一起离开的还有五个人。所以他们五个特别团结。进入野人山后,他们不断地互相鼓励,才不会落后太多。
然而,在行军过程中,一位名叫肖春的女兵不幸被毒蛇咬伤。虽然大家都尽力挽救她的生命,但她毕竟受了伤,腿脚无力。后来因为我一个人,被狼抓走了。被发现时,她失血过多,已无生命迹象。
然后,疟疾成了队里致命的幽灵。成千上万的战友被疟疾摧残,一片片倒在路边。与同行的孙也患了疟疾。她再三劝说大家不要管她,赶紧走,但是没有人忍心丢下她不管。随着精神越来越疯狂,孙经常哭着闹着。为了不拖累大家,明知生还无望,她还是趁大家不备跳下了悬崖。
不久,王平也患上了疟疾。好在男友一直在身边照顾她,于是大家继续赶路,只是一路上始终没有等到王平追上来。后来,经过询问,刘桂英得知王平和她的男朋友已经死在路上了。
这时,有了刘桂英,就有了何山。可惜,何珊在支持了几天后离开了她,因为她吃了有毒的植物。
就在刘桂英最绝望的时候,她遇到了她的留守男友。两个人牵着手,麻木地继续前进。这个时候,唯一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的,就是活着。他们不需要考虑去哪里,因为团队走过的路,到处都是白骨。那些骨头就像标记一样,指引着他们前进。
大约走了三个月,刘桂英爬上了一座陡峭的山,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几个帐篷。她以为自己是老花眼了,但她身后的士兵兴奋地往那里跑,然后她看到有人在向他们招手。她欣喜若狂,看了那么多离别,终于活了下来。
事后,刘桂英意识到她是唯一一个穿越野人山的女兵。正因为如此,她被奉为女英雄,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夫妇亲自登门拜访她,邀请她到家里做客,画家叶也从重庆赶过来为她画像,并赠送画像留念。
解放后,刘桂英成了一名小学教师。上世纪60年代,因为曾参加过国民革命军,被批判为“女特务”,后被发配农村改造。结果这种转变持续了30多年。
直到1988,才在女儿的劝说下,试着给叶写了一封信。
2005年,在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庆典上,作为中国远征军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她获得了国家授予她的金质奖章,获得了“民族英雄”的称号。
当人们问,为什么刘桂英在农村埋了几十年,却从来不告诉任何人她发生了什么事,刘桂英说,她这辈子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尤其是翻越野人山,让她看到了很多《你会去哪里》,所以她并不觉得在农村过苦日子很难。毕竟活着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2021 1 1 16,刘桂英带着对生命的满足和感恩离开了人世,享年1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