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发展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

音频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deforest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使音频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有代表性的例子,威廉姆森放大器,成功应用了负反馈技术,大大降低了放大器的失真。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高潮,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电子管功放因其音色甜美醇厚,至今仍是发烧友的首选。

20世纪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让广大音频爱好者进入了更广阔的音频世界。晶体管放大器具有音色细腻动人、失真度低、频响宽、动态范围大等特点。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首次推出集成电路,这是音频技术的新成员。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因其质量高、价格低、体积小、功能多而逐渐被音频行业认可。到目前为止,厚膜音频集成电路和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已经广泛应用于音频电路中。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生产了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具有厚度纯正、音色甜美、动态范围90dB、THD < 0.01%(在100 kHz)的特点,在音频领域迅速走红。现在,许多放大器使用FET作为最终输出。

家庭立体声类型

一般来说,组合音响有两种:台式组合音响和落地式组合音响。由于对音质要求高,它的两个扬声器一般都比较大。

根据主机的结构(楼层),音响有集成式和分层式两种。在集成音响中,其电路的所有部分(包括唱机)都在一个外壳内,一般用于低档音响。分层立体中,根据机器的档次不同,层数也不同。组合音响有很多层:电唱机、CD机、调谐器、双卡录放支架、调音控制器、主功放。在层次较少的组合音响中,电唱机和CD机各有一层,其他的也有一层。

小型化、数字化、专业化、影视化是家庭音响的必然发展趋势。

小型化的声音。微型桌面连击发展历史悠久,高级超小型连击出现在10多年前。但由于听音音箱、立体声唱机、录音卡座没有很好解决,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为了营造一个紧凑的音响世界,不仅要在功放、控制元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还要考虑调谐器、CD机、录音卡座。

数字声音。数字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所以数字音频是在解决模拟音频噪声失真问题时发展起来的。音频采用数字技术后,录制的数字信号从采样频率到量化特性都有清晰的分辨率,没有色彩抖动,得到非常清晰的图像。并且可以与上位机互换,这是模拟视频录放设备无法比拟的。数字录音可以把时间、姓名、地址一起录到磁带里,用微型键盘完成编目工作,改变曲目数量,加上遥控功能,可以自动搜索到你需要的曲目,使用起来很方便。

视听设备的集成。随着电声技术、影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音频可以在家中形成混合多媒体影视音频系统。这样的系统可以听到各种输入相加所需的各种信号输入和功能转换,观众通过计算机处理可以看到各种图像,听到各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