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艺术活动有机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幼儿教师多次提出要重视民族文化。然而,由于诸多不足,我国儿童的民族文化教育一直停滞不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比如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在学前教育中,民间艺术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一些优秀的民族故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内容。但这些研究往往侧重于个体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忽视了环境教育和国外教育,与现在倡导的新课程理念有一定差距。结合当地饮食、传统工艺、传统音乐等传统文化,专做各种系列主题活动。因为这些东西都在孩子身边,他们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这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总之,我国儿童民族文化教育存在一些偏差:

1,痴迷于历史,缺乏对当下民族文化的关注。有些老师干脆把民族文化等同于传统文化,把民族文化教育变成了历史课。如果花太多时间介绍交通、通讯工具、节日的发展史,介绍的杰出人物大多是司马光等历史人物。历史文化固然重要,但现当代文化也不可忽视。儿童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的,他们对当下的事情比对历史的事情更感兴趣。孩子们生活在现实中,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与民族文化有那么多的接触。为什么我们要放弃现在去寻找过去,放弃近处去寻找远处?

2.强调知识,而不是抓住精神内涵。一些幼儿园的民族文化教育,其实就是民族文化知识的灌输,只是让孩子掌握大量的民族文化知识,学习一些民间工艺,而注重让孩子掌握这些民族文化的特点,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民族精神。其实,民族文化知识和民间工艺只是民族文化的表皮,其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思想和行为才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儿童智力游戏,大部分都是知识游戏。比如竞猜中的“我国有多少个省?”这是知识,不是智力。

3.有保守倾向。有些教师过分推崇自己的民族文化,未能在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全面考虑和客观评价自己的民族文化,回避其缺陷。儿童文学为什么发展得这么晚?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一直以“启蒙”为特征,以知识为主。不是建立在理解、认可和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精神人格和个性的基础上,而是以牺牲孩子的个性为代价的。所有用于“家教”、“家规”的内容,都是封建礼教、三纲五常、“诗书礼仪”等儒家经典,所以儿童文学的发展才会如此缓慢。

4.强调模仿和继承,忽视创新。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在组织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时,机械地使用史料而不加以改造,按照教科书和惯例进行教学,或者模仿其他幼儿园和其他教师的做法,不考虑当地的文化资源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二是要求孩子多被动学习,少主动创新。有些老师只是要求孩子背诵史料,机械地麻烦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活动,学习民间艺术一味追求“真实性”,过多地让孩子遵循文化传统而不注重创新的做法,必然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潜能,影响孩子文化创新意识的萌发。

5.缺乏完整的计划。很多幼儿园把民族文化教育列为单独的内容,使之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其他课程分开,而不是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有些幼儿园缺乏长远目标,跟风,实行一阵风式的教育。比如某个时期社会在提倡民间艺术教育,比如我们的国粹京剧。于是乎,幼儿园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是这一波民间艺术教育过去之后,就不再执行,或者被遗忘很久。

那么,幼儿园的文化教育包括什么呢?

1.艺术类:包括神话、寓言、歌谣等文学艺术,剪纸、泥塑、国画等美术,京剧、民间舞蹈、苗族舞蹈等音乐舞蹈艺术;还包括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电影、电视节目,如影视剧《西游记》、动画片《小哪吒》、电视节目《大风车》。

2.节日:包括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端午节,以及重大的国际节日,如六一儿童节。

3.饮食:接受东西方的饮食文化,中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和现在的健康饮食趋势。比如北方人的主食——小麦,南方人的主食——大米。

4.游戏和玩具:包括民间游戏和玩具,中国的传统体育,以及受欢迎的儿童娱乐活动和最新的玩具。中国的传统游戏历史悠久。传统游戏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组成部分,具有民族特色。它的发生和发展反映了一定阶段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有些游戏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发展领域的先锋,比如风筝,最早的原始飞行器就是风筝。中国在南北朝以前就有风筝,唐朝以后发展更快。七巧板被外国人称为“巧妙”的中国谜,九环链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环”。九连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原本是用玉制成的,但在明代被铁丝代替,至少在16世纪已经传到了欧洲。所有这些玩具对世界科技发展都有一定的开拓意义。传统游戏大致分为十二类。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角斗游戏(摔跤、拔河),二、搏击游戏(斗鸡、斗蟋蟀),三、棋类游戏(围棋),四、射箭游戏(射箭),五、球类游戏(蹴鞠),六、水上游戏、冰上游戏(游泳、钓鱼)。手指画家),11。吹歌剧(吹龙吹肥皂泡),12。庭院戏曲(搭鸡毛掸子,钓小尾鱼,做叶儿环,扔手帕,卷白菜,找朋友)。

幼儿园应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选择幼儿容易接受的民族文化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科学实施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

1.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环境的创造和利用。

现代教育非常重视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把环境的创设作为教育教学和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墙面装饰作为环境陈设的主要内容,能从情感上给孩子带来愉悦感。在墙面装饰中渗透民族文化的内容,作为墙面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接触和了解民族文化。比如可以设计以中国名胜古迹、京剧脸谱、土特产等为主题的墙面装饰。

2.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儿童、成人和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探索和交流是他们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选取其精华,对儿童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比如中国有很多充满浓郁风俗的节日文化,每个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风俗习惯都可以引导孩子认识。中秋节组织孩子们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品尝月饼。猜灯谜活动将在元宵节期间举行,包括制作、烹饪和品尝元宵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共同庆祝节日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节日文化的魅力。

3.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社区活动。

自然是一本活书,社会是一个大教室。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要努力挖掘和利用周边环境中有利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比如可以组织孩子观看地方戏曲、地方运动会,了解体育赛事,让孩子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受到良好的熏陶。

4.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亲子活动中。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我们应该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首先,可以通过幼儿园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提高家长对民族文化教育的认识,让家长明确民族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将民族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每月给家长发一份报告,介绍幼儿园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情况,提出家长应该配合的工作和注意事项,让家长心中有数。其次,可以开展干预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我们可以要求家长让他们利用假期带孩子四处转转,引导孩子接触更多的民族文化。在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时,如“美丽的丝绸”,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课堂上的活动,向孩子展示各种丝绸制品,介绍各种相关知识,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灿烂。

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时,我们应该注意:

1,彰显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元素,比如上述的人文精神,快乐的精神,和谐的精神,踏实蓬勃的精神,友爱的意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儿童的民族文化教育要充分展示这些民族精神,并内化为儿童的人格特征。比如前面提到的传统体育游戏,其实现在孩子还在玩。特别是在农村,也有少数民族玩的游戏,很多孩子玩。要推荐和介绍有价值的传统儿童游戏,如风筝、拼图、象棋、九连环等。,广泛宣传,给孩子示范,引导他们玩,传承一些好的游戏文化。第二,当然也要对传统游戏进行创新,让它包含更多的科技含量,可以创造一些新的游戏。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传统游戏,以发展传统游戏。因为无论是智力、娱乐还是强身健体,孩子获奖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流传了这么多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一定的文化在里面。

2.求实创新,古为今用。

当代民族文化比历史上的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进步生动。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择其精华,对孩子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当涉及到某些文化的起源时,教师可以采用回忆历史的方法。可以向孩子介绍中国现在的饮食、服饰、节日文化、全球化、信息趋势等。儿童自身的文化,如儿童的食品、服装、玩具、游戏、娱乐活动等。,应该以及时给孩子为重点,让孩子一起判断,从而提高他们对儿童文化的辨别力,引导他们的文化消费。儿童的民族文化教育应以培养儿童的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标,要务实,使之充满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每一个生活在宁波的孩子都知道凌桥、秦桥、江夏桥、甬江桥。教师可以在主题活动中探索“桥”的主题,让孩子说说他们引以为豪的灵桥、秦桥、江夏桥、邕江桥,从而回忆中国造桥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桥文化,进而扩展到对长城等的认识。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取其精华,对孩子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3、中外兼容,共生互动

有比较才会有歧视。比较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知识是孩子掌握本民族文化,形成客观公正态度的有效途径。文化多元将导致涌现,文化共生将导致全面创新,文化互动将导致竞争与发展的局面。因此,我们应该对外来文化持宽容态度。在组织民族文化教育时,应对外来文化进行适当的阐释,并将其合理因素融入民族文化中。与土耳其相比,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震惊了世界,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故事向幼儿介绍这个科学领域,开阔视野介绍美国、前苏联等发达国家的太空之旅,让幼儿掌握自己的民族文化特点,将自己的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比较,形成客观公正的态度。再比如研究国外“肯德基”、“麦当劳”的饮食,同时交流中国的饮食,引导孩子去比较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饮食文化。只有把民族文化放在世界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背景中,把我国社会中的主导文化放在无穷无尽的大众文化中,幼儿的民族文化才能生动活泼,文化教育资源才不会枯竭。

4.总体设计和全面实施

儿童的民族文化教育应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在健康领域,可以进行国术教育,也可以对孩子进行饮食文化教育,介绍中国的筷子文化和西方的刀叉文化;在艺术领域,可以对孩子进行民乐、舞蹈、绘画、手工艺、雕塑、建筑等综合艺术教育;在科学领域,可以让孩子接触到现代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和民族品牌;在语言领域,可以进行民族神话、寓言、歌谣等文艺教育。中国的古诗词横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类,凝结着前人关于人生、社会、自然的文化现象,闪烁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每个人都从中受益无穷;在社会领域,可以进行社会习俗、规章制度方面的教育。

加强儿童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必须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从学前教育开始,让灿烂的中华文化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