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评价一下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对帝国的统治:
政治方面:
1.秦始皇改变了传统的皇帝称号。秦始皇认为自己的贡献高于黄三和五帝,最后称皇帝和皇帝为“皇帝”。皇帝掌握了全国的国家权力,而不是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管理一个地方。结果诸侯各自为政,中央政府管不了,导致天下大乱。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还规定了名称:皇帝自称用“我”,皇帝的命叫“制”,命令叫“圣旨”。皇帝的印章是玉制的,称为玉玺。而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称之为印章。同时,皇帝的妻子称为“皇后”,父亲称为“太上皇”,母亲称为“皇太后”。
秦始皇改革了中央政治制度。皇帝下面有三个官员和九个部长:这三个官员是总理,邱和帝国顾问。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也负责管理文武官员。邱是掌管军务的最高军政长官,但平时没有军权,战时要服从皇帝的命令。而且,他需要皇帝的杰夫来调动军队,而军权实际上掌握在皇帝手中。检查员负责监督官员,也是副总理。诏令一般由御史交给宰相执行。三公之下是九卿:掌管祠堂礼仪的常峰;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皇帝的侍卫;朝廷侍卫总管魏延,负责皇帝官邸的日常守卫;仆从,主要工作是侍奉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主管全国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大案件;殿科,负责国家的对外事务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宗郑铮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管理小米内部历史,管理中央财政,负责国税工作;少府是天皇的私人财政官员,管理天皇所有的山泽湖和宫廷手工业。
3.在地方一级,加强君主集权的重要措施是实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取代了原来的分封制。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员治理,罢免权也由皇帝操纵。这样可以让天下长久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皇帝手中。秦始皇在全国设36郡,下有郡县。县长是县长。一个县的长官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县长(一万户以上),一个是县长(一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为乡、亭、李、史、吴,是一种准军事管理体制。五个基层的人是一个单位,下士负责。什么由十个组成,由什么长负责。秦朝对官员的管理非常严格,制定了很多法令来惩罚官员。犯法的官员不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不能罚为大夫”,而是加重刑罚。这使得秦朝的官僚体制非常清晰,政府的效率极高。对官员熟悉法律要求很严格,但也赋予了他们很高的地位,不仅是政治地位,还有法律学习,即“以官为师”。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统治。首先,修建长城。秦始皇下令拆除六国原有的都城和他们修建的长城,然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秦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大通河一带),东西直抵万里。第二,没收天下的武器,然后熔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每个人二十四万斤,不让天下人闹事。第三,修建官道,也就是放松道。以咸阳为中心,修成三路,其中一路向北通往内蒙,称为直路。一条通向东边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往南,连接两湖和江苏。赤道宽五十步,两边每隔三尺种一棵青松。赤道的设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第四,秦始皇为了铲除六国后裔的叛乱,把后裔贵族和富人一起迁到咸阳,方便监控,繁荣了首都经济。第五,开发南越,使中国版图包括今天的两广,甚至延伸到今天的越南北部。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经济上:
1.公元前216年,秦始皇颁布“使贵州第一地成为真正的田地”的命令,确认了土地私有制。
2.秦始皇改革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以商鞅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
3.废除六国通用货币,统一所用货币,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
4.李斯以秦国通用文字为基础,奉命简化,制定文字,颁布于全国,统一了文字。
5.在创建统一的邮政系统方面,秦朝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秦朝,“戚”、“戚”、“贾”等不同的称呼,都称为“后”。从此,“post”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在秦朝,“驿”负责远距离公文、信件的传递,近距离则采用“步送”,即派人徒步传递。在邮政传递的方式上,秦代大部分文书都是接力传递,沿着政府规定的固定路线,由负责邮政传递的人一站一站地接力传递。
评价: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政策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控制,创造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如果我们关注印度、巴比伦、埃及的崩溃,就知道相对先进的文明什么都不能保证,只有那些经得起战争洗礼的民族才能保证灭亡。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只有它在民族和文化上都幸存了下来,而这种延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有幸在始皇帝时代实现了统一,从而为同一文化下的种族繁衍创造了物质基础。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于,他不仅征服了六国,而且为如何统一数百年(也许是数千年)习惯性生活在分裂状态下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制度基础。我们假设中国已经无法统一,那么时间的推移将使文明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继续各自的发展,统一的民族将根本无从谈起——如果考虑到两岸相对隔绝所导致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方面的严重问题和令人担忧的趋势,我们就能理解秦始皇的历史价值和中国的血腥统一, 而且当时的交通状况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比现在落后一百倍。 这个价值不能从它在当时造成了什么来理解,而是要从“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创造历史基础”和“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延续创造历史基础”的角度来理解。换句话说,没有上述统一,中华民族不可能形成;如果没有这样的统一,中国人的主体民族汉族能否在历史上形成和延续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文明的延续将更成问题。
文化方面:
1.促进制造过程。秦代的青铜冶铸工艺是对商周青铜铸造艺术的继承,但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个综合时期。无论在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上,还是在焊接、金属冷加工和组装技术上,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说明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以来,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2.指定秦朝的服饰。秦始皇废除了男装冠制中的六冠,只采用祭祀服。女装是按照阴阳五行的思想穿着的。
3.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进行一次大扫除。为了遏制人们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烧毁除《秦时》以外的所有史书、农书、卜筮书、医书,全国人民和学者私人收藏的经典、百家经典也全部被官府焚毁,称为“焚书”。因为民众和学者不满,言论满天飞。有两个方士(求长生不老,炼仙丹的人)叫鲁生和侯生,在背后说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后,派人去抓他们,他们已经逃走了。秦始皇大为恼火,发现咸阳的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起来审问。儒生受不了折磨,随便放弃了很多人。秦始皇下令把460多人抓起来,带到骊山山谷,全部杀死,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大多是儒生,被后人称为“坑儒”。其余被禁的儒生被流放到边境。
评价:说到中国的古典文明,就不得不提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政策。从秦始皇的角度来看,焚书坑儒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秦死后,虽然百家争鸣的思想死灰复燃,但其威慑力“有效地压制了周代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封建政权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因为即使是为奴隶制政权辩护的儒道思想复兴之后,也不得不在焚书坑儒的巨大威慑力下进行自身的进化,逐渐向新兴的地主阶级统治者的需求靠近。对比西欧的历史:正是因为西欧以奴隶制文明为代表的古典文明的消亡,才使得被其压制的技术得以发展和应用,并催生出一种新的文明来取代这种文明,进而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就这样,西欧在近代日益强大和发展,跑到了世界的前列。然而,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中世纪的大国,在近代却越来越落后于世界,因为它们未能摆脱落后文明的压迫,背负着沉重的文化包袱,使得先进的生产技术无法应用,甚至无法发展。所以,历史在给我们留下丰厚精神遗产的同时,也无形中为我们背负了沉重的文化包袱,让我们的祖先沉迷其中,无法突破。被西方殖民者入侵后,原有的精神信仰或精神负担被殖民者打破,祖先慢慢摆脱,推动了文明的飞跃,促进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那么为了打破这种旧的思想束缚,是焚书坑儒好呢,还是自我放纵,等着外敌入侵,用他们毁灭性的扫荡来打破它呢?我相信这是不言而喻的。
军事方面:
秦始皇之所以能在十年内灭六国,是因为他强大的作战部队和超人的军事谋略。
秦军有以下特点:1)。严格的纪律。军队和法律、刑法的等级在当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赏罚分明。没有哪个朝代能达到秦朝的水平。3).更大的准备。一百多万。4).更好的武器生产。不同时代的武器大小基本相同,弩是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之一。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弓弩手出自秦朝。与普通的弓不同,秦弩只能借助全身来缠绕。专家估计这种秦弩射程应该能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以内。秦弩的杀伤力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可以轻易穿透一般的盔甲。秦军曾用这种弩在短时间内将匈奴人赶到黄河以北。秦军还有一支重装步兵,装备重型长矛。自从1974年发现兵马俑,考古。5).有一个未出生的天才将军。秦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惊世骇俗的名字:白起、蒙恬、孟阔、王建、王奔...也许我们今天还能从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脸上看到他们的影子。
2.军事战略方面,主要有:1)。瓦解和毁灭战争的指导思想。为了灭六国,嬴政采取了政治瓦解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对敌策略。讲究利用空间,用重金收买六国大臣,打乱他们的战略,瓦解他们的斗志,疏远他们的好将军。根据战局的发展,蚕食逐渐变为吞掉鲸鱼,集中兵力消灭对方,迅速消灭六国。在战争中,对于每一块土地,都要有县,这样才能从组织上保证土地的巩固和人民的凝聚,保证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2).筑墙守边的边防思想,迁徙人民的固边。打跑匈奴后,嬴政命蒙恬主持修建长城,加建亭台楼阁,连接燕、赵、秦的旧长城,绵延数千里,并修筑直路,重兵驻守。移民们实际上认为这是北方的屏障。同时,大规模的移民丰富了边境郡县,对边境地区的开发和防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总体国家战略。也就是不分老幼,不分南北,把每一个能参战的人都推到了战争的前线。秦国的强大不仅仅是军队本身造就的,秦国整体的战争体系比其他六国更有效地保证了秦军的军粮和武器等军事必需品的供应。统一全国后,秦国并没有停止,而是在战争中继续保持有效的国家整体战争战略部署,继续扩军。中央政府控制的军队一度达到654.38+0.6万人,这还不包括大量负责皇家安全的禁卫和地方物资官指挥下的各郡各国士兵。
评价:秦军是中国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也是火枪出现之前世界上最强的军队,这与秦始皇的军事政策和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他们崇尚黑色,穿着黑色的衣服和黑色的盔甲。他们屠杀了和他们一样勇敢的战士。他们在长平一战中歼灭了40多万赵国军队,赵国军队是胡夫第一支骑射的军队。40万是什么概念?据史书记载,“头骨满野,血流成河,鹰枭遮原,狼昼行。”几乎同时期的欧洲,亚历山大的军队在5万人左右,罗马军团最强的时候也不过几十万人。春秋时期,秦国这个小国敢于东进,与晋国、楚国等传统强国竞争。进入战国后,继续东进,接连击败东方华夏列强。不能说它的军事政策起了重要作用。正如许多历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虽然秦没有办法,但秦确实开创了两千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法规制度的先河。
个性:
1.为了集齐所有的权力,秦始皇每天忙忙碌碌,白天审案,晚上批阅公文,给自己定了一个工作量:每天要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一石当时是120斤,相当于现在的60斤。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并进行五次大规模巡游,到处刻石炫耀自己的威望。
3.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方士徐福带领数千童男童女渡海求仙,花费不菲。
4.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秦始皇专断苛刻,主张法治;而长子傅肃却对儒家情有独钟,主张以仁治国。以傅肃的地位、能力和威望来说,他应该是最好的皇位继承人。秦始皇对此也很清楚,但他不想把权力交给一个和自己治国方式不一样的人。最小的儿子胡亥,是秦始皇最宠爱的,但这种宠爱更多的是因为老人爱小儿子的内在心理作用。胡亥表面愚钝,内心狠毒,在秦帝国无维度。年轻的胡亥继承皇位,大臣们未必不敢取,自然也很难让秦始皇放心。对于才华横溢、人缘很好的大儿子和心爱的小儿子来说都是如此。不言而喻,别的哲学家找不到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接班人,秦朝一系列的暴虐扰乱了天下,社会危机非常严重。秦始皇担心他的继任者面临的严峻形势。
评价:特殊的经历和至高无上的地位让秦始皇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他贪权,统一后更是忘乎所以。我是唯一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的人。这样的性格自然让他对任何人都产生怀疑。他不放心别人处理政治事务,只好“决定一切”,更不愿意死后把政权交给别人。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只能是成仙不死。在求仙的过程中,秦始皇的思想始终处于极端矛盾之中。他虽听了方士之言,求长生不老,炼仙药,但事实却一次次令人失望,于是大规模修建骊山墓,希望将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搬到地下。求仙建墓也是秦始皇个人欲望无限膨胀的产物。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性格既反映了剥削者追求享乐的共同愿望,也有他自身的经历和身体状况。既受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也受个人性格爱好的影响;既有科学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低下的局限,也有现实的政治需要。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性格因素错综交织,对秦始皇后来的生活和秦朝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秦始皇,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传奇的、划时代的人物。如此著名的人物,他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他的父亲异人是秦国的儿子。他虽然出身于王族,却作为“质子”被发配到与秦国敌对的赵国。嬴政出生在赵,在那里他孤独地生活了九年。他的童年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他在六国统一后采取的有争议的措施也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两千多年来,秦始皇被大多数人视为暴君,人们批评他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殿,大兴土木。但也有人称赞他是“千古一帝”,肯定他对统一、统一度量衡、中国版图的贡献。那么,历代秦始皇到底是暴君还是皇帝呢?这其实就是你对他的评价。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评价,所以有两个不同的秦始皇。
其实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肯定“人”的性格是立体的,也就是说性格是多面的,所以不能片面下结论,评价秦始皇也是一样。我们常说秦皇帝建长城,建宫殿,浪费人和钱。然而在秦朝那个年代,建筑技术并不发达。不用动用很多人的力量,也要建立像长城一样的军事防线,好吗?虽然给百姓带来了痛苦,但却为秦朝抵御匈奴入侵构筑了坚实的防线,也为后世提供了根基。这不能说是立功吗?
秦始皇的其他行动,如合并天下、称帝、废封建、置郡县、卖兵器、迁富民、克险阻难、征伐百越、赶走匈奴、疏通沟渠、车同轨、文字同号、通过法律等,对国家的大统一、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中国疆域的确立、中华民族的传承都有很大的影响。但秦始皇的专制独裁、苛捐杂税、严刑峻法,不仅导致了中国统一后15年秦朝的灭亡,也导致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使中国人民长期过着不堪忍受的非人生活。对于秦始皇这个“暴君”,我们不应该只是为他辩护。
可见,秦始皇一方面是开创大一统局面的“千古一帝”,一方面又是专制暴君,这恰恰印证了人性立体的事实。所以,评判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片面的,要从多个角度去探讨,才能还历史人物真实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