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讨厌中国音乐吗?没错
湖南卫视《歌手》已经播出了八期,整个节目已经播出了八季。
整个节目已经有点累了,同时选手们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争议,这也标志着华语乐坛的这些“玩的年”远没有继承前辈。
大家都认同的一个方面,大概就是他们的音乐“不够好”。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这是总体趋势。
这里有一个科学的分析。你现在为什么不喜欢中国音乐?
音乐只是一种商品,与经济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世界是欧美开启的,日本是明治维新后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二战后再度崛起,其流行文化一直是亚洲第一。
老牌发达国家优势最大,人才精英,经验积累,产业链成熟。
欧美流行音乐一直是世界第一。
日本是继欧美之后的第二个高峰,长期占据亚洲流行乐坛第一。
7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大众文化发展滞后。
除了新加坡(因为人口和地理原因,人才被港台吸收),港台流行文化的兴起是在八世纪九十年代,台湾省的流行音乐是因为人口和市场(普通话区)的积累。
2000年后,周杰伦等人革命成功,影响延续至今。
韩国流行文化的发展比港台晚。可以确定的是,2000年以后,流行音乐文化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歌舞偶像团体上。
流行音乐排名结果如下:
1:欧美(美国)绝对值排名第一。
2.日本虽然在衰落,但依然是亚洲第一。
3.韩国后来居上,现在处于衰落的前夜。
4.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瘦死骆驼比马大,对当下的华语乐坛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让我们回到中国音乐。
不是更早。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代的中国音乐是什么样的?
音乐是和社会现状联系在一起的,欧美的国情和中国不一样。
如果你抄袭欧美音乐,那是没有机会的,就像香港的“四大天王”、罗大佑和台湾的李宗盛一样。他们的音乐很符合八九十年代港台的社会状况,属于一个蓬勃快速发展的时代。
另外,当时因为有竞争的先发优势,流行音乐的产业链更加成熟。
正如现在的观众对中国原创音乐的评价:
“当年的歌,经过了历史长河的锤炼,终于作为经典流传下来。”
所以
从2000年左右到2010,中国大陆特别追捧港台的流行音乐。
除了港台地区经济发展较早,音乐产业较为成熟外,大陆乐坛需要学习。
更多的是因为大家在文化精神上都* * *了,毕竟全中国人都在黄金时代!
海峡两岸三地经济逆转,港台音乐没落。
2000年以后,中国音乐尤其是港台音乐的衰落和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科技革命带来的。
最初,港台流行音乐占据了世界唱片市场。盗版和网络音乐兴起,很快被市场抢占,音乐人从很赚钱变成不太赚钱。
当时,中国大陆的两大主流流行音乐,摇滚和民谣,首先进入了地下发展模式。
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港台的流行音乐在90年代左右开始在大陆盛行。与此同时,有台湾省流行音乐,唯一的革命成功引领潮流。
那就是以周杰伦为代表的台湾省乐的成功升级。
其实周杰伦只是两个花招,r & ampb的汉化和中国式。
周杰伦崛起的时代恰逢电脑时代,人们对文化创新的追求也体现在音乐的创新上。
同时,周杰伦抓住了人们对复古和传统美感的情感追求。
当时的香港乐坛早已没落,只剩下一个难以养活自己的陈奕迅。
当时大陆乐坛还处于前辈发起的摇滚浪潮,再到民谣。音乐市场的音乐人基本上和港台乐坛并驾齐驱。
归根结底,由于华语地区的经济发展,华语音乐一直在学习融合语境。
就是欧美先日本后,韩国比港台发展的晚,然后是韩国。
2010后的内地乐坛发展也是如此。
来源是欧美,然后是日本,最后是逐渐没落的港台。
2003年,James J.S.Wong在《其实世界是聋子》的采访中说:“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听众的构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最大。”
2010之后,华语流行音乐中心从港台转移到大陆。
背后是三地科技经济的逆转,导致音乐市场和受众的变化。
这一标志性事件是继《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之后的巨大成功。中国的原创音乐和音乐人需要港台乐坛的包装才能遍布全国,完全变成了需要上中国综艺才能遍布全中国的状态。
以上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概况。
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在人们不喜欢中国音乐的事实上。
每个人都喜欢听中国音乐,经济因素和中国听众的构成。
究其原因,基本是前两点的多种多样,以及海峡两岸三地经济发展的逆转。但由于中国是一个拥有6543.8+04亿人口的大国,城乡发展差距并不相同。
但综合来看,整个中国市场在音乐审美上趋于传统。
我们综合分析一下,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受众进行划分,结果如下。
50后、60后、70后:
这是历史环境使然。他们的青春期在七八十年代,受经济发展限制,教育普及度不高。
这三代中国人听得最多的流行音乐是8090年时期的邓丽君、港台流行音乐,甚至还有京剧、传统戏曲等传统音乐。
崔健的摇滚,民谣,大陆民谣也听。
欧美日本也有流行音乐,但比例不会太高。
以《凤凰传奇》为代表的大陆流行,也能听到来自Tik Tok和Aauto Quicker的短视频歌曲。
80后、90后:
这两代中国听众听的最多的,也是8090时期的港台流行音乐。崔健代表的是大陆摇滚和大陆民谣,也有大陆民谣。
但京剧、传统戏曲等传统音乐有所减少;欧美日流行音乐有所增加,但范围不会太广。
凤凰传奇代表流行,Tik Tok代表短视频歌曲,范围很广。
新时代诞生的中国风、古风、动漫音乐也开始占据,但范围不如后两代。
其中受众增幅最大的流行音乐,一定是2000年以后以周杰伦等人为代表的台湾省流行音乐。毕竟周杰伦时代是8090观众的青春。
95后,00后,10后:
他们是各个时代的音乐风格,世界各国的音乐都会听。
如果要衡量人群,大概如下。
人越老,音乐人越少,比如邓丽君时代的港台音乐,以崔健为代表的大陆摇滚乐,更不用说更早的民国,京剧,国剧了。
最近的中国流行音乐仍然是主流。
比如八九十年代的港台流行音乐,2000年以后以周杰伦为代表的港台流行音乐。
90年代大陆以崔健为代表的摇滚乐大减,2000年“地下十年”后大陆摇滚乐。
例如,痛仰乐队,新裤子乐队和各种独立乐队。然后是同样情况下的大陆民间音乐,如李健、东耶。s,赵雷等等。
这些大陆流行音乐不仅是95后、00后听众的主流,也是中国80后、90后听众的主流。
相比之下。
以凤凰传奇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和以Tik Tok为代表的短视频歌曲。
前者的观众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因为已经不是他们陪着长大的时候了。后者还是很普遍的,因为这是他们参与的时代。
其中,受众最多的大致有两种流行音乐。
一、形成“饭圈”的爱豆偶像的知名音乐,属于圈地自我满足的程度。
因为这种来自日韩的自学娱乐产品,在2010年后才开始在中国发展。主要受众是95后和00后的青少年。
8090后,少数人从来不是主流,更别说年龄大的听众了。
二、世界各种音乐,华语乐坛各种独立音乐。
这得益于两个实际原因。首先是科技网络的发达使得文化传播变得容易,在网络上很容易接触到各种独立音乐人。
虽然水平有些良莠不齐,但在审美和圈子越来越精致的时代,各种小众独立音乐人满足了各种圈子观众。
其次,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更容易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流行文化,青少年的文化审美也越来越多元细致。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种族-
没关系,通过网络很容易接触到,通过教育听起来也很好玩很好听——
比如中国的国风,新中国风,汉服圈——日本的ACG圈,美国的超级英雄圈,还有前段时间肖恩所介绍的“粉丝圈”。
不管是不是音乐,流行文化的圈子和受众越来越细。
而中国有6543.8+0.4亿的复杂人口,在音乐和文化上也能形成鄙视链。
这里就不赘述了,但是因为主流社会的劳动者还是以60后、70后为主,中年的80后、90后逐渐走向中心,但依然不是主流。
最后回到华语流行音乐,被绝大多数观众接受的最主流的流行音乐。
取中位数,相信大家都有答案。
湖南卫视《歌手》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华语音乐的变化。
如何分辨一首歌,如果用技术方法,就是什么作曲,歌词,编曲,现场演唱等等。
如果,让我们宏观到整个《歌手》这个节目。
八季下来,只是中国流行音乐变化的一种表现。
2013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一季》持续到第五季。
当时的歌手几乎是一个文化语境,也就是前三季的音乐人选择,非常适合中国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第一季内地音乐人,从冠军羽泉到黄绮珊、沙宝良、周晓鸥。
都是2000左右的大陆摇滚歌手,然后风格歌手的选择。
在第一季中,港台音乐人齐秦、黄贯中、林志炫、辛咏琪和彭佳慧。
他们是八九十年代港台音乐人的中流砥柱,然后是风格歌手的选择,其中齐秦是第一个出道的,也是乐坛最高的。
那时,尚雯婕和杨宗纬是第一代。
然而,风格新颖的尚雯婕被淘汰,实力超群的杨宗纬姗姗来迟。
第二、三季一直延续到第五季,歌手中对音乐人的选择,自觉不自觉的是华语乐坛的年龄构成和中国观众的中间值。
其中,一个有着更年轻的音乐家和不同音乐风格的演奏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加入。
首先是歌手背后中国音乐综艺的国际化尝试。
从第二季的马来西亚歌曲茜拉,到第三季的韩国歌手郑淳元,再到现在的日本天后米希亚。
二是《歌手》中不断出现的华语乐坛新生代歌手。
如果说第二季的邓紫棋已经是90后音乐人的独生子。
第四季徐佳莹、苏运莹、王晰三位新生代歌手在2010年前后陆续登场,由中国音乐综艺节目呈现。
《我是歌手第五季》是这个综艺节目的分水岭,参赛音乐人是前后集。
2018,原本的第八季已经变成了《歌手2018》,参赛的音乐人已经在向更年轻化、更多元化的风格倾斜。
新生代歌手有GAI、张天、华晨宇、朱诺、KZ谭丁根和亨利。
相比之下,出道时间更早的郁可唯只能算半个学长。
歌手2019变化很大。虽然邀请的音乐人和之前的差不多,但是显示了中国音乐的创造力。
除了去掉“只翻唱”的限制,邀请的音乐人都是过去华语乐坛巅峰的代表。
比如台湾民谣女歌手齐豫,被誉为“邓丽君第一人”。
比如大陆流行音乐的大师和领军人物刘欢。
比如龚琳娜,大陆新时期民歌和艺术音乐的探索者。
歌手2019已经不一样了。在之前的《我是歌手》中,大家调侃“谁的声音最大谁就赢”,逐渐转化为之前的“表情”。
平心而论,歌手2019更多的是用过去式“表达”。
齐豫、刘欢、龚琳娜等音乐人的组合,更多的是曾经辐射全中国年龄层的华语音乐,可以说还是走“中值”。
中国音乐现在不好了?以及“歌手演奏年”这个角色
2020年的今天,中国的音乐综艺已经到了下一个阶段。
如果没有成为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以此类推,可以选择男团和女团的偶像。
那你只能去挖掘一两个像《声入人心》《乐队的夏天》这样独立的音乐类型。
2020年“歌手演奏年”,这个“歌手演奏年”的依据不是中值,而是观众背后的80后、90后、00后的新生代音乐人。
《歌手之年》挑选的音乐人更加年轻化,风格化。
如灵魂乐、R&等;b的袁娅维
比如夏天,它成了袁娅维的镜像,有着同样的欧美音乐。
比如从最初的迷幻摇滚,华晨宇不断突破其他音乐风格。
其他还有有点传统但很“ACG”的查理,一直从流行摇滚到摇滚乐队突围的萧敬腾,新生代民谣音乐人代表人物毛楠。
更别说几位惊喜音乐人有多年轻多时尚了。
电音,嘻哈和民族风,再到hiphop+urban的刘百欣等。
当这些新生代音乐人表达自己的音乐和对华语音乐的思考时。
前面对“中国听众年龄构成与音乐审美”的分析已经说得够清楚了。
此前《歌手》选择的音乐人都是走自己的“中值”,但《歌手的演奏年》对音乐人的选择偏向于80后、90后、00后。
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这些新生代音乐家也不是他们年轻时代的主流。
在这个审美越来越多元化,圈子文化越来越精致的新时代,这些新生代音乐人也是非常贴近圈子的,有这样的精致。
我们再回到以欧美为首,日本和港台紧随其后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
2010后,华语乐坛随着港台流行音乐逐渐没落。新一代的中国音乐人更倾向于直接学习日本流行音乐,甚至是欧美流行音乐。
但是,再高级的音乐,再先进的唱法,听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会有水土不服的文化障碍。
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的音乐更优美、更有力量、更本土化,从而更长久地传播给大众。
不是一味的标榜个性,标榜先进,而是忽略了美感和本土化。
这个时候,不要跳出酒吧。所谓的本土化流行就是“模仿猫”,不过是音乐的专业风格和旋律的美感之间的平衡。
过去的中国音乐家基本上达到了这种平衡。
华语乐坛的新生代音乐人,似乎只关心自己理解中的高级艺术,完全忽略了本土流行,所以才会如此。
如果你现在不喜欢中国音乐,那就对了。
两者一直以来都是相互影响的,没有优劣之分。
最后,歌手的演奏年是一个非常好的挖掘和尝试。
歌手跳动的一年,无法集中精力去挖掘一个像《心中的声音》和《乐队里的夏天》这样的音乐类型。
希望新一代的中国音乐人能找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