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过几次反围剿。

五次。

1,第一次反“围剿”

1930 12、蒋介石调集65438+万军队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五天打了两个胜仗,歼敌一个半师,取得了反“围剿”的第一次胜利。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是红军由游击战向游击运动战转变的第一次重大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红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政策。在中央根据地人民的支持下,* * *歼灭一个师三个旅约15000人,缴获各种枪支12000余支,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粉碎敌人下一次“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

2.第二次反“围剿”

蒋介石在对红军所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4月发动第二次“围剿”。

1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分四路进攻中央根据地。至4月23日,已陆续进驻江北东、龙岗头、福田、水南、烟坊、赵斜、广昌。

与此同时,红军主力秘密转移到龙岗、上谷、东固地区,在东固地区待机25天,以求歼灭和逼出敌人。5月13日,由王金玉率领的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的一个旅开始从福田向东固推进。

5月16日至5月17日,红军在中东、九村岭地区包围歼灭敌二十八、四十七师大部。随后向东横扫,于5月19日歼灭白沙第43师、第47师一个旅残部,余敌逃往永丰。

5月22日,在中村,前来援西的敌27师近一个旅被歼灭。5月27日攻克广昌,第五师全军覆没。第五师师长胡祖禹受重伤身亡。5月31,建宁被突袭,五十六师三个多团全军覆没。

从06年5月16日到06年5月316日,一方面,红军横扫700余里,五战全胜,歼敌3万余人,缴获枪支2万余支,尽情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围剿”后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利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3、第三次反“围剿”

1931 6月21日,蒋介石亲自带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任“围剿”军总司令,以何为前敌总司令,调集23个师3个旅约30万兵力,准备第三次“围剿”。

在这次“围剿”中,蒋介石采取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力图粉碎红军主力,摧毁* * *产党根据地。7月底,蒋介石发现红军主力已向兴国转移,立即命令其主力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进攻,企图压迫赣江东岸的红军并将其消灭。

在敌压力沉重的情况下,我军决定采取避敌主力,攻其弱点的作战方针,指挥红军从兴国经万安突破富庶之地,再由西向东横扫敌后方联络线,使敌主力深入赣南根据地,置于无用之地。

然而,就在红军向福田进军时,被国民党发现,敌11、14两个师先于红军到达福田。在红军西临赣江,东、南、北三面受敌的危急形势下,总部决定中间突破,向东向李安堂、梁村、黄陂方向突进。

敌人发现主力向东,从8月9日起,由西向南向东调兵,采取密集包围态势,向集中区域——军埠以东地区逼近。

这时,红军以红12(欠35师)佯装向乐安方向移动。当敌人发现红军集结区并西进时,红军已经休整了半个月,敌人被红军打得精疲力竭,束手无策,不得不在9月初撤退。

红军乘敌人撤退之机进行追击。除了与敌60师、61师一次交锋外,于9月7日在老营盘歼灭敌9师一个旅。9月15日,在方石岭歼灭第9师第52师和第1师,又打了两个胜仗。"

至此,红军六战五胜,击溃敌七个师,歼灭敌十七个团,死伤敌俘三万余人,缴获枪支两万余支,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4、第四次反“围剿”

1932 12二月,赣粤闽边区国民党“剿匪”总指挥部调集近四十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

其部署是:陈诚指挥的蒋介石直属部队12师以上为中路军,分三个纵队担负主要任务;蔡廷锴指挥的19路军和驻闽部队为左翼,余汉谋指挥的粤军为右翼,负责就地“清剿”,协调中央军行动。

1933 1年底,蒋介石亲赴南昌,亲自担任赣、粤、闽边区“反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合”方针,企图歼灭利川、建宁地区红军主力。

红军1此时有7万多兵力。遵照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于2月初西渡抚河,围攻南丰。陈诚催促中路军各纵队向南推进,企图以优势兵力在南丰地区与红军1主力决战。

面对面对面的严峻敌情,总政委周恩来、朱德总司令毅然决定以13进攻南丰为佯攻,然后主动撤出南丰,采取撤退步骤,以一部兵力吸引利川方向之敌,并秘密将主力转移到东哨、洛口地区,伺机歼灭敌人,准备在抚河西岸歼灭援军之一部。

此时何误以为红军主力正在东进黎川,使中路军三个纵队追击广昌、黎川,迂回包围我军。

2月27日至29日,在宜黄黄陂地区,红军1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术,歼灭敌第52、59师,俘虏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士奇。三天时间,红军1取得了消灭整整两个师的伟大胜利。

敌两个师被我歼灭后,完全被动。陈诚被迫调整中路军部署,改合击为中路突破。分前后两个纵队六个师,攻打广昌。

红军1,以一部之力,吸引敌前方纵队加速南下,而主力则向北移动。当敌后纵队距前纵队100里,前后孤立时,红军1于3月21日突然向草台岗之敌发起进攻,歼灭敌第11师范大学。

22日,敌9师一部企图增援11师,在东北地区遭到我军重创。敌11师残废后,陈诚中路军其他部陆续撤退。经过黄陂、草台岗两次战役,* * *歼灭近三个师,俘敌10000余人,缴获枪支10000余支,基本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1主力和地方红军扩大到8万多人。

5、第五次反“围剿”

9月25日,193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了对赣南、闽西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

1933年9月25日至10年6月,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用“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

这时,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了主导地位,拒绝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经过一年的艰苦斗争,反“围剿”没有取得胜利。最后,在1934、10年,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奉命仓皇撤离根据地。

中国* * *产党新闻网-五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