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江津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吗?电视剧里是真的吗?

《大长今》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韩国的历史渊源

《大长今》作为一部历史剧,涉及了很多朝鲜的历史知识,对我来说回顾和借鉴朝鲜的过去自然很有意思。

史书记载称古代朝鲜人为“东夷”,意为东方的弓箭手。它们分布在中国的东北、东海岸、长江以北和朝鲜半岛。东夷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据说国家的缔造者丹贡是他从天而降的父亲和一个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据说他在公元前2233年开始统治,他的后代在“黎明宁静之国”朝鲜执政了一千多年。

在经历了青铜和铁器文明之后,朝鲜在一世纪之后逐渐进入了以新罗、高句丽和百济为主体的三国时代。七世纪新罗在中国唐朝的帮助下打败百济和高句丽,成为拥有朝鲜半岛大部分领土和原三国大部分人民的单一国家。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前将军达左戎组建了一支高句丽和罗仁的军队。他们最终在吉林附近定居下来,建立了渤海王国。大左戎后来被唐朝封为渤海郡王。渤海自称高句丽的继承国,有时自称高丽国。随着内外矛盾的激化,统一的新罗王国也走到了尽头。十世纪初,王建建立了高丽王国(高丽国的名称来源于高句丽)。几乎与此同时,契丹征服了渤海,其余的渤海国南下,加入了高丽国,后被新罗取代。

14年末,在一系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一位朝鲜将领脱颖而出——李氏朝鲜王国的创始人李成桂。李成桂夺取政治和军事权力后,他和他的追随者通过坚决实施土地改革夺取了经济权力。公元1392年,恭王被迫退位,的追随者立为王,从而结束了王氏家族的统治,改名为高丽。李氏统治朝鲜518年,历时26天,代代相传32年(奉行尊四废二位),1910年被日本吞并。李氏朝鲜的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朝鲜和韩国的总和,鸭绿江和图们江北以中国为界。王朝都城最早开在高丽王朝旧都北京(今开城),1395年建都汉阳(今首尔)。1398年第一太子起兵后,再次迁都北京,1400年第二太子起兵后,汉阳终于成了首都。

江津的故事发生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叶的李氏朝鲜时期。要追寻常进的足迹,首先要对她所处的时代做一个大致的考证:

《大长今》原著情节始于1482年(李成宗十三年,明宪宗成化十七年)。这一年,常进的父亲作为内卫,奉命参与杀害被承宗抛弃的公主印石,从此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洪流。

十四年后,1496年(李朝完颜善君二年,明孝宗弘治八年),因发现崔氏家族阴谋而遭诬陷的秀月馆(宫中“御膳厅”的说法似乎不准确,从此翻译过来),宫女朴明姬侥幸逃过一死,被放弃工作多年的父亲常进救出,两人结婚。

1504年(李朝晏山君十年、明孝宗弘治十六年),晏山君第二次大规模镇压、整肃文士,消除了史家、谏官、国务大臣行使权力的制约,史称“士之祸”。也就是在这一年,严善军四处寻找参与杀害亲生母亲尹的相关人员,其父落网。明姬带着常进前往汉阳试图营救,却再次遭遇祖孙俩的死对头崔尚公,最终没能逃出崔氏家族。父亲生死未卜,母亲为保护江津而死,江津这个年轻的家庭成了孤儿。

公元1506年(李中宗元年、明元年),严善君被废黜,流放到乔通。当时是金城成宗的长子,燕善君的弟弟,李朝第十一任皇帝周莉即位。长今同年入宫。剧中暗示长今入宫时八岁。由此可以推断,常进生于1498年,剧中常进的主要经历贯穿于中宗三十八年。

中朝关系溯源

朝鲜和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记载应该是被孔子称为“殷末三贤”之一的姬子被封在朝鲜的故事。在中国,“箕子朝鲜”的故事因其与西周的联系而被着重记载在史书中,这些史书被选作孔子之后的儒家经典。朝鲜和韩国,记载箕子朝鲜内容的《三国志》是在11世纪以后编纂的,应该是中国儒家记载的。这部历史典籍可以通过化学等诸多考证证实是一部信仰史。

古代朝鲜和中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其间,虽然领土和政权更迭频繁,但始终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古今历史上的朝鲜半岛,在礼仪、政治制度、经济、科技、艺术、习俗等方面都深受朝鲜文化的影响。自新罗、高丽两朝以来,“虽居一岛,然受新月影响,沿袭儒教,乐、律、测相同。”他们为能够背诵中国古典文学的章节和句子或吟诵中国的诗歌而自豪。1392年,在明朝的帮助下,李成桂夺取了政权,成为明朝的附庸。明朝皇帝朱元璋任命“高丽”为李氏政权的国号,这就是“高丽”为国号的开始。很清楚朝鲜是一个永远不会被征服的国家,朝鲜把明尊为永远的父国和中国。以明后年为日期,明与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为界,700年来没有大的变化。李成桂制定了与明朝建立和谐友好外交关系的国策,积极引进中国文化,努力发展朝中睦邻友好关系,开创了两国关系史上最亲密的时代。公元1400年至1418年,李朝第三代统治者李芳远是明朝正式册封的第一位朝鲜国王。李氏朝鲜建立在新儒学的基础上,李成桂把建立儒家制度放在首位,以创建一个儒家国家。李朝名臣许曾有诗云:“明太祖若问三韩,文物所穿,与国同衣”,而朝鲜的风俗与中国相似,“崇信忠义”“知衣制如国”。

中华文明对朝鲜的深远影响,在《大长今》这部剧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首先,更让我们感到亲切的是剧中常进书写的大量汉字,频繁出现在大厅的书画条幅、大臣徽章、书信中。不仅字形和我们用的一模一样,就连字的意思也一模一样。朝鲜古代几乎所有的历史、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书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新罗沈文王时代的薛琮发明了朝鲜古文字“杜丽”,这是一种用新罗读音标记汉字,用新罗语解释汉字的方法。官读的创立导致了能够解读中国九经的朝鲜学者的出现。公元1443年,高丽王李世宗命集贤堂学士建立朝鲜音表,由11元音和14辅音组成。这种文字在1446年颁布时,被称为“训民尹正”。但儒生对此大加反对,认为韩信会妨碍儒学的研究,统治阶级还仅限于使用汉字。妇女儿童使用拼音,用拼音写的文章被称为“谚语”,受到歧视。官方的书面语言仍然是汉语,就像拉丁语用来书写自己的语言一样。它创造了由阿库拉王朝建立的用朝中两种文字写成的《蜻蜓颂》,并将《音乐详解》(佛陀生平片段)一书翻译成朝鲜文,为朝鲜文字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训民尹正》的颁布并没有明显削弱汉字在韩国文化中的地位。直到近代,朝鲜还是一个主要使用汉字的国家。不仅是公文,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朝鲜的统治阶级和两个阶级都用汉字写信和创作作品,朝鲜派往日本的记者选择汉语造诣很高的官员担任职务。他们用汉字与日本的儒家和僧侣交谈,并即兴创作中国诗歌。

《大长今》的主要情节基本都是在李朝都城汉阳(今首尔)发展起来的。“汉阳”之名,完全是向中国学习的结果:《春秋》三大列传之一的《谷亮传》在公二十八年记载:“北水为阳,南山为阳”。首尔位于北汉山南,汉江以北。处于山水之地,自然得名“汉阳”。在地名方面,朝鲜行政区划的设立、命名和禁忌完全按照中国的做法,甚至效仿中国设立了“五山四镇”。

一个医学女性的职业对长今的影响很大,成为了她一生的事业。剧中有很多关于医学和药学的描写。通过这部剧,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朝鲜的医学几乎完全来源于中医理论。李时期宫廷和民间编纂的著名医书《中国医学概论》、《乡村医学综合方剂学》、《东方医学宝典》、《医方集》等,都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今年年初,常向学医,即从“望、嗅、问、切”四诊入手。针灸在当时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剧中中宗生病了,症状类似伤寒,医院很多人都无法确诊。此时所依赖的主要医书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当时朝鲜少见的《金匮要略》为准。由此可见中医对韩国医学的影响。

在长今入宫后的第一场对未来至关重要的考试中,戴周带着一道难题来到了宫中。答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长今能否成为正式宫女。乍一听这个问题,我又惊又喜。戴周进宫的问题是: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诸葛亮进军汉中,曹操屡败,兵败退守斜谷。中士晚上问口令。曹操给的密码是什么?年仅八岁的常进不仅答对了口令,还解释了曹操采用这个口令的用意。所谓“鸡肋”确实存在,在《三国志》和《杨振川》的杨彪和杨修的附录中都有,含义略有不同。陈寿《三国志》载:春秋九州曰:君欲还之,下旨曰“鸡肋”,百官不知所谓。主簿杨修故作严厉,人们大惊,问:“你怎么知道?”秀说:“把你老公的鸡肋扔掉很可惜,但是吃了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对比汉中,可以知道大王是要还他们的。”《后汉书》全文如下:好学有才。他是曹操的主簿兼宰相,为曹石效力。而曹操,自平汉中,欲求刘备,不得入,难守,侍卫不知如何是好。曹操于是教,曰:“鸡肋”。在能校外面,修读说:“如果你吃鸡肋,你将一无所获。如果你抛弃了他们,那就太可惜了。”就是为了让外界严一点,曹操在这里还李。剧中不止一次使用了中国三国时期的典故。通过这部剧我们还可以发现,由于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诸葛亮在古代朝鲜也被视为智慧的化身而受到尊敬。

在《内衣光》中成为医女并再次入宫的考试中,考官为了深入测试医女的知识,给常出了新题目:孟子第一次见到梁,两人互相对答。长金倒知道这个。经典《孟子··上》:孟子遇上王。国王说:“你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但它会有益于我们的国家吗?”孟子对他说:“王!为什么盈利?还有仁义。国王说:‘为什么对我们国家有好处?’医生说,‘为什么对我家有好处?’屠庶人说:‘为什么对我有好处?’国家自上而下纳税很危险。千骑之国,杀君之国,必为千骑之家;千骑之国,必杀其君,百骑之家。走一千条路,走一百条路,都不过分。先义后义,先利,不取则不窘。没有仁义就离开亲人的,没有仁义就离开丈夫的。王也说只是仁义,为什么要说利呢?本文的主旨是揭露功利主义的危害,劝说政治家们以仁义治国。用这个典故,也说明李韩在中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根本理念。

可以说,韩国(中国)是一个深受韩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有着独立的民族发展和演变历史,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传统和民族特色。

历史事实和当今时代的礼仪

大长今是《朝鲜王朝实录》和《中宗实录》中记载的历史人物。如果我们仔细看《大长今》的标题,可以发现所用的背景图是《中派实录》中关于大长今的记载部分。

《朝鲜王朝实录》是朝鲜王朝始祖起第25代472年(1392-1863)的编年史,共888卷***1893。这是朝鲜最古老、最庞大的历史书。该书涵盖了朝鲜时代的政治、外交、军事、制度、法律、经济、工业、交通、通讯、社会、风俗、美术、工艺、宗教等各个方面,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它的意义还在于记录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一部《朝鲜王朝实录》从基础资料的起草到实际编纂出版,所有工作都由《春秋》馆史家承担,这一官员的独立地位和叙事内容的保密性都有制度保障。下一代国王登基后,回忆录厅开放,安排史家编纂。即使是国王也不能随意翻阅,以保证回忆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实录编好后,会分发到全国各地设立的历史图书馆保存。在仁辰日乱和丙子乱的情况下,都是被火烧。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它们都会被重新发布或修复。直到20世纪初,在定祖山、太白山、池上山、五台山四个历史宝库中记载了1集。朝鲜王朝的记载流传至今:山本定祖1181册,太白山848册,五台山27册,其他散本21册,* * 2077册。这些幸存的副本被指定为国家宝藏。151,并于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记为世界纪录遗产。《朝鲜王朝实录》作为世界纪录遗产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记录了朝鲜王朝第25任国王472年的历史,这是世界上作为一个王朝最长的历史;其次,内容极其丰富;第三,内容多,堪称百科全书;第四,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第五,活字印刷体现了朝鲜印刷文化的传统和技术水平。最后,《朝鲜王朝实录》也是研究中国、日本、蒙古、冲绳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历史和关系史的重要基础资料。

在看《大长今》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很困扰我:中宗掌权,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到官员的任免,甚至到主治医官的任命,掌管后宫的政务和家务,处处受到权臣的牵制。最近几集,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大臣们的劝诫几乎和强制一样。就中国的君权而言,很难原谅这种“不敬”的冒犯。中国古代有很多大臣、妃嫔、宦官专权的故事,但在明清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见。尤其是中宗英瑞果断,可谓知主,但包容臣下也在情理之中。

考察李氏朝鲜历史,政治结构虽然沿袭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有其鲜明的特点:自李成桂建国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俗称“两个阶层”的文武官僚有权干涉君主的行政和决策。按照儒家的教导,国家行政机构的职责是贯彻君主的意志,因为仁政符合君主的既得利益,君主必须听取儒生的建议。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向法院提出建议并讨论政府。承成元向国王提交《诵谏》,并有权批准和纠正国王对官员的任命以及其他与革新有关的法令。法庭官员的任务是记录法庭上的日常事件,逐字记录国王的谈话。他们被赋予批评和监督国王的权力。

因为朝鲜君主受到两个阶级无节制的压力,有人出来为试图提高君主地位的做法辩护。世宗时代的才子梁承志,多次疏于维护君主的权力。梁承志强调朝鲜的独特地位,并试图维护其固有传统的必要性。按照他的说法,丹贡就是“统治者”。他提出的论点是,朝鲜和中国一样,是一个被赋予了命运的国家。这个论点加强了那些试图加强君主制的祖先的地位。世祖(第一任杨国号,在位时间1455-1468)关闭了集贤殿,裁撤了承城院的部分岗位,瘫痪了司建院()。所有这些措施都旨在从思想上削弱君权的控制。即便如此,李氏在韩国已经500多年了,包括一代贤明大师世宗(1418-1450),他以精通儒家之学而闻名于世。除了宣扬儒家价值观,他还表明自己可以应付两类学者。他在15世纪中期统治期间,在国家管理、语音学、国民性、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研究等方面表现出进步思想。)还有世祖,历代君王没有一个强大到可以顶撞两类臣子。严善君因为与两个阶级对抗,直接被废黜流放。

中宗即位是因为有废黜严善君的朝臣支持,恢复儒家统治、维护郭靖大典权威的重任落在了中宗身上。同时,按照李朝的传统,年轻的国王由王妃摄政后,才可以亲自处理政务,称为“幕后听政”。成宗王、明宗、唐宪宗和都曾落马幕后。此外,中宗时期的朴敬民和肃宗时期的张禧嫔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干涉国家事务。随着女性掌权,是外戚的崛起。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李王朝的君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王权的制约。

因为对韩文人物一无所知,所以很难考证我在片中看到的人名和地名的翻译是否准确。只有“大长今”这个词可以确定是正确的,因为这三个字出现在每一集的片名里。但是,对于宫廷中频繁出现的各种称谓,我们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考察:

由于李朝是中国的附庸国,在1896年独立前,称谓严格遵循中国礼仪制度,从未逾越。

朝鲜的君主称为国王,尊称为“殿下”或“殿下”,自称“我”。在翻译中称国王为“皇帝”或“陛下”,或称自己为“我”,都是乱造;

国王的妻子相当于中国的皇后,但被称为公主,被尊称为“中宫”或“中殿皇后”。翻译成“女王”也不对。《大长今》中出现的是中宗时的王文正肥婆平阴。公主之下,还有妻妾、袁殊、荣树、贵族等等级,剧中连生被追封为袁殊;

皇位继承人(通常是国王的长子)称为世子,尊称“门下”或“世子门下”,所有国王的儿子都称为“大王”;

王世子的妻子被称为“王世子的妻子”,被尊为“宫中皇后”。

今天的王的母亲叫“王菲达”;第二代国王的妻子被称为“大王大公主”。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不难找出一些翻译中的常识性错误。

李朝的官职仿照中国的官职,分为九类,从正类到从类,* * *计18级。其中,正三品分为正三品堂和正三品堂。正一品到正一品的大厅里,被称为大厅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下官或上官。以下七项为参议官。可以看出,大厅的顶部和底部是位置的分水岭。在她八岁时的第一次考试中,长今准确地列出了每一级办公室所包含的所有职位。剧中中宗加昌现在是正三品堂的官,和一个女人得到这个高位,令人震惊。

在国王之下,有最高辅助机关——议事政府,其行政长官是“领导讨论国家大事”,相当于中国的内阁记录。在政府的领导下,就是要讨论政府,和领导是一样的。接下来我要做一个赞成一个产品,关于两个产品的辅导员。然后是舍人等官员。

府下有官、户、礼、兵、工、刑六部,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它的首席法官说,这本书相当于中国的六个部长。检察谏止机构为司宪府、司监院(两院)。此外,还有为国王起草遗嘱的承元。

宗法忠义组织有宗亲府、忠义府、宜宾府、邓宁府等。汉学是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其他机构包括张奎馆,京燕馆,弘文馆和美术馆。这个历史博物馆叫做春秋博物馆。

在《大长今》中,隶属于曹流的内廷祭祀机构有内院(皇宫中为皇室服务的专属医疗单位)、内侍府(掌管皇宫中的膳食、点餐、看门、打扫卫生等。)、内山寺(掌管粮、酒、油等。宫中各殿和朝中二等以上大臣)和院(掌管皇室饮食和宫中三餐)其他机构还有中医科(负责培养医官)、生活部(负责救治京城病人)、一营库(掌管油、蜜、黄蜡、素食、胡椒等。),以及苗圃部(分管园林、蔬菜等。).

据《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记载,徐长今是朝鲜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师。史书上关于这位传奇人物的笔墨不多,只有寥寥数语一笔接一笔的记载,提到中宗非常信任大长今,完全给了她诊断,还给了她很多赏赐。可惜再好的医官也抵挡不住生老病死的规律。

有一本书叫《李朝鲜国医官手记》,里面详细描述了常进,用了250字左右的篇幅提到她在针灸和食疗方面的研究:“今日一医女长大,姓死,此时人已找不到。十一中宗王十八年,封她为长今...在她的龙身中,并没有中宗准之前治疗过的医女。说完‘坛洛补气汤’...弘文亭儒生朴善道曾作诗说:坛洛为开国第一女,继内科大夫始为水刺,御花园赐杏树冠,许为大学者……”虽然字数不多,但从两本书的记载来看,证实了徐长今确实存在。据说她在中宗死后受到惩罚,被流放到中国。之后,女王恢复了身份,于明宗1566去世。

长今是韩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怪女孩。医术精湛,做出来的药膳和补品也很好吃。直到今天,长今的药膳和针灸秘方仍在韩国中医界广泛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