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孙中山奋斗三十余年的主要革命历史。

1904年(光绪三十年)165438+十月,孙中山回到檀香山。20多名年轻华侨接受了他的倡议,召开会议,成立了钟惺同乡会,选举刘祥(店长)、何宽(银行经理)为主席和副主席。孙中山先生起草了会章程,强调帝国主义侵华造成民族危机的严重性,规定“振兴中华”是成立该会的主要目的。他还起草了秘密的入会誓词,提出了“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国,建立联合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中国第一个旨在建立新制度的民主革命纲领。钟惺协会成立后,在夏威夷州的一些地方成立了分会,会员人数增加到100多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钟惺会组织会员进行军事训练,并向爱国华侨募集资金,为反清武装起义做准备。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比利时、德国、法国的留学生中成立了革命团体,并在此期间与国内革命团体和革命志愿者建立了联系。8月,孙中山、黄兴等人以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选总理,其“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国,建立中华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的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孙中山首先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原则。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派人发展组织,在国内外宣传革命。他本人从1905到1906亲赴东南亚各地,为华侨宣传和筹集革命资金,并在一些地方成立了同盟会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使更多的人加入反清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维新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强大的思想准备。从1906到1911,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制定起义的战略方针,跑到海外为起义筹款。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65438年二月南关起义期间,孙中山亲赴前线参加战斗。由于缺乏群众基础和组织不力,所有的起义都失败了,但革命者一个接一个地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特别是19165438(宣彤三年)四月二十七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