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介绍一下举世闻名的国宝玛塔闫飞吗?
一座尘封多年的神秘古墓被揭开了面纱。
6月3日,165438+,甘肃考古人员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勘探。最后,墓中出土了231件文物,包括青铜人物、青铜战车、青铜马、青铜公牛和陶器,其中青铜马39匹,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青铜奔马。
在该墓出土的青铜俑中,4个女俑背面刻有“张氏侍女”字样,8个男俑背面刻有“张氏奴才”字样,一个陶碗底部刻有“张氏奴才益于门派”字样。推断墓主人应该姓张。
考古人员通过对铭文的研究,分析了墓主当时的地位、身份和职业,判断墓主生前四次被册封为将军,并兼任河对岸四郡之首武威郡守。至于怎么推断,就不清楚了。
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器上立即清晰地刻有“张君前妻”和“张君后妻”的铭文。根据韩曙的说法,“夫人”的意思是“侯爵的妻子被称为夫人”,因此可以推断,这个墓主人的最高地位是封臣。
最具艺术价值的青铜奔马,高34.5cm,长45cm,宽13cm,重7.15kg。它敏捷矫健,昂首挺胸,躯干强健,四肢细长,腿蹄灵巧灵活,三足向前飞,留下一只脚轻踩一只飞燕。
从整体造型来看,一匹巨大的马正踩在一只飞翔的麻雀背上,小麻雀惊恐地回头看。这只栩栩如生的青铜奔马,展现了马在空中奔驰,高速奔跑的雄姿。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马背上的飞燕”!
马踏闫飞是东汉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不可多得的瑰宝,代表了东汉艺术成就的巅峰水平。
第一,它的表现精神,惊人的创作构思和辉煌的铸造技术令人惊叹。要打造一匹体态矫健的好马并不难,但要把动静都表现出来,把一匹好马每天的快速进步都表现出来,就不容易了。
古代那些默默无闻的艺术家的独创性,真的让我惊叹不已。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热情,尤其是大胆夸张的巧妙构思,使马的后蹄踏上了一只在空中飞翔的燕子。
这样小燕子和壮马相比,飞燕和奔马的速度是显而易见的。奔马的动态凝聚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空间里,静态的铜奔马立刻被静态的对比动画化。
马背上的飞燕是古代艺术家精心设计的,既体现了力学原理,又完美地解决了奔马的轻盈和物体稳定性,这是它高超而高明的地方。
具体来说,鸟形底座是平的,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鸟的头、翅膀、尾巴都处于伸展状态,增加了稳定性。这就好比一个三角支架,踩在燕子背上就能保持马的重心稳定,构思精巧。
马踩燕子表现的是力量的感觉,同时也传达了动作的节奏。马的速度超过燕子,在矫健的飞翔中展现出速度的华丽,让人赞叹这是一匹力与美的“飞马”。
马背上的飞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祭祀品,而是墓主人生前供奉的马神,寄托了将军死后灵魂升天的愿望。
马背上的飞燕是我国著名的文物之一,具有很大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国家还将其指定为中国旅游的形象标志,并广泛传播。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少有才华的工匠和有才华的艺术家。他们留给后人的艺术瑰宝令世人惊叹,他们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