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富硒茶的历史渊源
紫阳县所在的安康市,产茶历史悠久,至少有3000年。茶祖神农在陕西形成了最早的饮茶习俗,开创了陕西五千年的“饮茶风”,陕西开创了“茶马互市”,将“饮茶”传播到大江南北,形成了全国的饮茶风。陕西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源头,其发展史基本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安康作为陕西省最好的茶叶种植区和茶叶主产区,是中国最早栽培茶树和生产贡茶的地方,一直处于茶树原产地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间。
据《华阳国志·八志》“北有汉中,南有千府。五粒种在土里,六只动物牺牲。蚕、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蜂蜜、桂苓的巨犀、雉鸡、黄建的鲜粉,都是进贡的。它的果实的珍宝是树上的荔枝、辛辣的藤蔓和花园里的香茶。”其中,香茶是指茶叶。这说明茶叶种植在巴基斯坦已经非常普遍,包括今天的资阳茶区。
佛教的传入对茶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据古代文献记载,佛教于东汉中期传入资阳。因为和尚讲究打坐戒酒,所以在寺庙旁边开了一个茶园,用来喝茶。在民间,专门为贡品种植的茶园也相继出现。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大量流民涌入大巴山区,促进了山区和茶叶的发展。历经数百年,汉水流域一直相对稳定——这是唐代锦州成为当时著名的富庶地区的重要原因。金州(即今天的资阳、安康、高览一带)的“西城、安康两县谷”成为汤山南部茶区的一部分,陆羽《茶经》中有记载。朝廷还把茶列为黄金之后的第二大贡品。《新唐书》载:“锦州...土公麸金、茶牙、胡椒、干漆、胡椒子、白胶香、麝香、杜仲、雷丸、枳壳、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