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历史上,她被废了三年,却是明朝最长寿的皇后。
作为贤内助的王立即颁布圣旨,称“凡死于京师,老弱病残袁野者,皆暴葬官学”,“劝皇上设斋恤”。应该说,这一举动既体现了王的“德”,也反映了她在政治动荡之时积极为明代宗树立形象。后来外部侵略平定,内部人心安定。明代宗皇位稳固,王却面临着丢官的危机。原因是明代宗贪得无厌,想让儿子做太子。
明代宗除了王还有其他妃子,杭就是其中之一。杭的肚子很争气。早在正教十三年(1448),他就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朱见机,后被封为王世子。明代宗即位后,特别是稳定了局势后,认为“父有子代传,未来长存”,自然要让自己的儿子做皇位继承人。但当时明英宗的儿子,已经被孙皇后立为皇太子。仓促废除建制会引起朝臣不满,影响政治稳定。此外,虽然朱建基是一个王子,但他不是直系儿子,明代宗希望王粲生一个直系王子。
景泰元年(1450)十一月左右,王皇后再次怀孕。明代宗很高兴,希望生个王子。所以明代宗频频提拔王家。然而事与愿违,王的肚子还是不争气。景泰二年七月(1451),王又生一女。明代宗对王很失望,只好把目光投向朱建基这个混蛋。明代宗为了满足私心,达到目的,不惜贿赂大臣。景泰三年(1452)五月,明代宗见时机成熟,欲废太子,立另一子朱见机为太子,没想到遇到了王的这一阻碍。
在这件事上,王的表现很坚决,“以后不能再这样了。”笔者认为,王反对皇太子之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没有明英宗,王不可能成为公主和后来的皇后,所以他对明英宗心存感激。其次,从女人的角度来说,王自己并没有生儿子,她也不希望对手杭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的内心更倾向于朱见深王子,他想保住朱见深,为自己将来找个靠山,所以“后来不想废了”;第三,王深明大义,认为明太宗从监国成为代皇帝是做了一笔大买卖。明英宗回国后,明代宗不仅不让位,还废了儿子,相当可怜。这是不道德的,也是很难堵住的长嘴巴。
无论是公是私,王的反对意见都能站住脚。但明代宗下定决心,在各方压力下废黜了朱见深,立朱建基为太子。同时废了王,立杭为皇后。景泰王无缘无故被废为,立即在朝鲜引起轩然大波。礼部大夫以“首求恢复宫号为母仪”,要求恢复王的皇后地位。明代宗大怒,把张伦“从名单上拉去数死”。次年十一月,太子朱见机死,明代宗死,杭皇后伤心欲绝,病不起。景泰七年二月(1456),杭皇后病逝。即使这个职位被暂停,明代宗也没有让王回来。
景泰八年(1457)正月,明代宗病重,明英宗趁机恢复王公主的爵位。不久,明代宗突然驾崩,明英宗命人将嫔妃下葬,王却被赦免。对当年废法的反对很在意,复辟为太子后,对王十分敬重。即位后,尊明宪宗、王为母。王“与周太后交好,十八岁入宫,庆家之礼”。郑德元年十二月(1506),王实秋逝世,享年80岁。明武宗听了大臣的建议,“葬以公主,祭后”,即以公主之葬,皇后之祭。次年,王与明代宗合葬金山(景泰陵),被尊为“贞惠安、景皇后”。
至于王一生的跌宕起伏,《万编》有云:“始皇后,正统十年丑书被取为公主。十四年,景帝即位,成为皇后。景泰三年废,天顺元年复为公主。直到郑德元年,丙寅才开始死亡。丁伟出生后,春秋年仅八十,拜甄惠安、荆皇后。任何一个两次成为公主,一次成为女王,一次成为庶人,又一次成为母亲死后的礼物的人。每一个五帝六朝都持续了六十二年。升沉,促废,堆起来。最后会和景王一样,这是前所未闻的。”王虽然只当了三年皇后,却不幸被废。但如果讨论明朝皇后的长寿测试,王80岁毫无悬念地得了第一,这是上天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