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文献综述是什么?
这场革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法国的边界,代表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趋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它不是民族革命,而是“欧洲革命”,它“不是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而是“新欧洲社会政治制度的宣言”;它不仅反映了发生地所在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全世界的要求。”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启蒙运动。
从字面上看,“启蒙”运动是指当时的进步思想家主张用现代文化“启蒙”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教会和贵族统治所传播的迷信和偏见。它既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这场运动遍及整个欧洲,但法国的启蒙运动最为典型。
17世纪中叶英国革命的胜利和革命后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法国启蒙运动的产生起了主导作用。英国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给了渴望革命已久的法国资产阶级极大的鼓舞。英国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巨大进步也为法国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牛顿(1642~1727)的力学和天文学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其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各个学科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另一位著名人物洛克(1632~1704),以经验主义批判宗教迷信,以社会契约论批判君主专制。多兰德(1670~1727)等所谓自由思想家以其激进的态度反对宗教教条和权威,主张自然神论。
在法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已经出现了贝尔(1647~1705)、叶眉(1664~1729)等启蒙思想家的先驱。自18世纪开始,启蒙运动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运动,出现了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的作品已经遍布欧洲。在英法先进思想家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产生了启蒙思想。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在资产阶级革命迫在眉睫的形势下,它比当时的人文主义运动有着更加激烈和明显的政治革命。如果说人文主义者着眼于如何将人的人格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肯定人有享受世俗幸福的权利,那么启蒙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甚至要求摆脱宗教迷信,摧毁宗教偶像,反对贵族特权,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进而推翻封建统治,建立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社会。
启蒙者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而有力的批判。他们认为宗教迷信和专制政治是封建制度罪恶的集中表现,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条绳子”(狄德罗语),所以把批判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他们视宗教迷信为科学进步的死敌,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以自然神论或无神论否定基督教神权和宗教偶像,用“自然法则”和“自然人权!”理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他们说“人人生而平等”(孟德斯鸠),“自由是天赐之物”(狄德罗),证明了封建统治的不合理性。一些启蒙思想家甚至对封建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立法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自由和平等成为启蒙运动中最鲜明的两个旗帜。
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的理论武器是“理性”,他们把人的理性作为对一切现存事物的最高判断。恩格斯指出:“他们不承认任何外在的权威,不管它是什么。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捍卫自己的存在或者放弃自己存在的权利。.....所有以前的社会形态,民族形态,所有传统观念,都作为不合理的东西扔进了垃圾堆。”
启蒙思想家认为,消灭封建制度后,人类将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这将是一个自由、平等和普遍幸福的王国。这就是他们所说的“理性的王国”。
资产阶级思想家所说的“理性”和“理性王国”是有具体内容的,但他们把资产阶级自身的政治经济要求理想化,说成是全人类的理想。他们这样做并不是欺骗。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有着相同的反封建利益,所以启蒙思想家可以标榜自己不是某个特定阶级的代表,而是整个苦难人类的代表。
但是,18世纪的大思想家们并没有超越时代的局限。启蒙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是不完整的,他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们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把启蒙视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途径。他们认为只要通过教育来启发理性,就可以消除社会中的一切根源,实现“理性王国”他们的启蒙活动,一方面意味着启蒙群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教育统治者。所以他们往往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开明君主”、“天才”人物身上,甚至亲自去封建朝廷做官。
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并没有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为了约束劳动人民的思想,一些启蒙思想家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至于自然神论者,不可否认上帝的存在。他们的许多社会政治理论,如社会契约论、“自然人”论、“回归自然”论等,都有其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不能揭示封建制度的反动本质,有的甚至鼓吹原始状态,历史倒退。
启蒙运动作为一场广泛的思想革命运动,也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许多启蒙思想家直接创造文学,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的有力工具。
18世纪初,古典主义在欧洲各国文坛仍占主导地位。启蒙运动早期和中期的许多文学作品也受到了它的影响。然而,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古典主义的宫廷倾向及其僵化的原则不再适合启蒙文学的需要,作家们开始抛弃和否定它,同时找到了一条从理论到实践的新路。狄德罗和莱辛为打破古典主义的桎梏,探索文学发展的新方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美学理论和他们倡导的“市民戏剧”都为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道路。至于18世纪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和法国启蒙文学中的哲学小说,它们都是在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新文学成果。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学性。启蒙作家往往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特别重视文学作品在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和提高人们道德素养方面的意义。启蒙文学的批判锋芒十分鲜明,斗志昂扬。他们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揭露社会上各种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一些作品还描绘了社会和政治理想的画面,唤醒了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向往。启蒙文学是民主的。当时的资产阶级作家都在争取三等文学地位,努力使文学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因此,他们反对古典宫廷倾向,主张文学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着重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反对贵族文学的矫揉造作,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中产阶级”,即资产者的形象和下层阶级的形象,成为正面的主角,而王侯、贵族、教皇和牧师往往成为被嘲笑和批判的对象。
启蒙文学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进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启蒙作家更强调真实性。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作家不同,他们不借用传统题材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是直接从现实中取材,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表现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不仅反映生活,具体描述生活,而且分析和讨论生活,所以他们的作品具有哲理性和分析性。而启蒙文学的作家往往不注重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而是以正面人物为代言人,这就犯了“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的错误。
为了推动启蒙运动,启蒙作家还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哲学小说、戏剧(即莱辛的《公民悲剧》和狄德罗的《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小说、抒情小说、教育小说等。